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8:22: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种类,知识分为两类:①经验性常识(知识)②超验性的理论(知识)。 经验性常识(知识)包括:生活常识、自然常识、政治常识。规范我们的生活。
3、常识特征:源于经验、适用于经验、囿于经验,依附于经验。常识以共同经验为内容的知识,每个时代常识蕴含科学和哲学。常识不允许你超越常识,否则被认为是疯子、离经叛道,;哲学首先批判和反思的对象——常识,并且超越常识,才能创新。
4、常识的作用:常识是每个健全的正常人普遍认同的,人人都在经验中分享常识、体验常识、重复常识、贡献新的常识。在常识概念框架中,人们从经验世界中得到了最广泛的相互理解,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最普遍的情感相互的沟通,人们的行为方式得到了最直接的相互协调。它同样规范着人们想什么、怎么想、做什么、怎么做。对于我们人有生存意义和价值,常识就像动物的保护色。但习惯(常识)是历史的堕力,所以我们要反思。
二、常识、科学和哲学 1、三种不同的概念框架
概念既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又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在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中,人既要以概念的方式去把握、描述、解释和反思人与世界及其相互关系,又要以概念的方式去理解、规范和反思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还要以概念的方式去构建关于世界的规律性图景以及对世界的理想性、目的性要求。概念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水库,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阶梯和支撑点。人们从历史上承继下来的各种概念体系,直接地和深层地制约着和规范着人们的历史性创造活动,制约着和规范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每个人的自我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概念的形成、演化、变革、更新和发展的历史。
任何一个概念只能是在特定概念框架中获得概念之间相互理解和每一个概念的自我理解。人们往往忽略人类把握世界不同层次的概念框架的不同性质。概念框架具有三种不同的层次(性质):常识性质的概念框架、科学性质的概念框架、哲学性质的概念框架。概念框架水平,是指各个层次的概念框架在自身的演化与发展中所达到的不同水平,即各种性质的概念框架都表现为特定水平的概念框架。
举例,“真理”,常识经验对象是否存在,是表象与经验对象的符合,描述问题;科学之真,解决不仅是存在与否,而是思想认识与经验对象相符,是解释的对不对问题,是思维的规定与存在规定统一问题,对表象的超越。哲学之真,两个尺度(任何物种尺度和人的自身的尺度)的统一,真理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哲学不仅回答实然性和必然性的问题,而是回答应然性问题。哲学是必然性与应然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真善美统一。
2、三种不同的世界图景
①常识的世界图景:是以人们经验的普遍性、共同性为中介的世界图景,人类共同经验构成的,它是一个实然的世界图景。有三个基本特征:给予性的(直观性);凝固性的(以共同经验历史性遗传为中介);非批判性的。表达是描述式的。
②科学的世界图景:是一个概念化、符号化的、逻辑的、系统化的世界图景。它是一个解释性的世界图景,超越经验的世界图景,是一个必然性的世界图景。从概念内涵把握世界。
③哲学的世界图景:它是一个以必然性为前提的应然性的世界。对人来说,是“真、善、美”相统一的世界图景。给我们提供一个真实的虚拟的世界。
3、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①常识的思维方式是表象的、直观的;它的思维公式表达了一种非此即彼、两极对立、互不相容的思维方式。这种直观的、给予的主客体关系中,主体的经验和经验的客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稳定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概念的、知性的;科学是将复杂的东西所求解到的简单东西,给予一种必然性的回答。哲学是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给予你一种辩证的智慧。
③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反思的、辩证的。形而上学第一种意义,就是哲学。《易经系辞》“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上者为之器”。形而上学第二种意义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黑格尔所批判:“从来造成困难的都是思维,思维把本来联系的东西割裂开来,把本来运动的东西使它僵化了、粗糙化了”。恩格斯批判:形而上学“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其余都是鬼话”。查尔莫斯:“人类始于迷茫,而终于更高的迷茫”。
辩证法是概念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转化,是在概念内容变化和矛盾关系中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揭示世界矛盾思维方式,与现实世界相矛盾的应然的图景。老百姓批判说,辩证法就是变戏法,恩格斯说:“用来套在任何论题上的刻板公式,在缺乏思想和实证知识的时候,用来及时搪塞一下的语录、词汇。”还说“常识在日常应用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一旦进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碰到惊人的变故,”在这里除了使用辩证思维以外,别无他法。
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方式—辩证的思维方式,就是发现矛盾、揭示矛盾。辩证法和反思密不可分。哲学构成给我们一个现实与理想相矛盾的应然世界图景。
4、三种不同的价值规范
常识规范是一种箴言式的规范;科学规范是一种逻辑性的规范;哲学是一种智慧式的规范,示范生活的哲学。冯友兰:超越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天地境界。哲学不是一种必然性的知识,而是把握一种必要的“张力”,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既是一种研究的艺术,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三、哲学对常识的超越 1、延伸、变形、超越
哲学不是对常识的延伸和变形,它是对常识的超越。反对将哲学常识化倾向和冠以哲学名词的常识。
①素朴的实在论(观世界)与哲学世界观(人与世界关系) 世界观问题 ②直观的反映论(旧唯物论反映论)与能动的反映论(实践反映论) 认识论问题 ③朴素辩证法(形而上学思维)与唯物辩证法(概念辩证法) 辩证法问题 朴素辩证法是在感觉确定性理解辩证法,而不是在关系中理解辩证法,最终导致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概念的辩证法。马克思:“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当中,同时包含对它的否定的理解,从事物的暂时经过方面去理解,从事物的必然灭亡中去理解,辩证法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恩格斯:辩证法把事物一切理解为过程。
④实证历史观与唯物辩证历史观 历史观问题
唯物辩证历史观解决一系列二律背反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互动关系矛盾等问题。不是历史的实证知识。
2、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
非日常生活的日常化,包括:日常生活的科学化,日常消遣的文化化,日常
交往的社会化,日常行为的法制化,以及农村生活的城市化。
3、常识哲学化与哲学常识化
我们不否定哲学的常识化,而是反对用常识去看待哲学。哲学常识化使人们用哲学去澄清常识、变革常识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哲学成为人们普遍认同和普遍遵
循的常识。(本人有些疑问,哲学超越经验,非常识化的,此处常识化绝非指的是前述定义的常识观念本身)
我们在哲学层面要超越常识,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健全的常识。我们哲学人常说要“平常心、异常思”,而不要“异常心,平常思”。
① 二元关系,我们传统从普遍性(整个世界)和特殊性(各个部分)二元关系中理解哲学和科学关系,区分对象(整个、部分),剥离职能(普遍、特殊)、划分领地(人生意义、价值来区分科学和哲学)。通过上述实现哲学对科学的概念和总结,分为三个方面:引进,哲学从科学引进观点,如系统论;提升,把科学命题提升为哲学命题;变更,唯物辩证法拟化形态,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80年代还有提出哲学科学化,就要使哲学数学化、形式化。我们应该跳出科学和哲学二元关系去理解二者关系。
② 多向关系,为跳出科学和哲学二元关系中,从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去多向关系中去理解(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
③ 思存关系(构成思想、反思思想),科学活动的本质,是实现人类对世界的规律性的把握,也就是实现思维和存在在规律层次上的统一,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当作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哲学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进行反思,也就是把科学活动及其理论成果作为反思的对象。
2、相互关系
① 构成思想— 整个世界思想— 科学
② 反思思想— 对科学思想的反思、批判— 哲学 二、哲学反思科学的主要内容 哲学史就是哲学反思科学的发展史。 1、科学活动的基础
科学是以思维规律表述存在规律,实现思维规律与存在规律的高度统一,主
观逻辑和客观逻辑的统一。
常识化理解科学活动:观察、实验搜集事实,单称命题— 归纳推理方式,全称命题(关于经验和实验对象的普遍原理)— 演绎推理,对经验对象作出解释,对未知经验对象作出理论预见。他把主体当作了超历史、抽象的存在,而没有认识到任何时代的认识主体都是历史文化的存在,把主体和客体割裂开来。
哲学结论: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观察总是被理论“污染的”等等关于科学活动基础的内在矛盾。人类是以“认识活动”(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为中介的“对象”和“映像”的三者关系。推荐书籍 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用科学史的实例,说明科学研究的联想、想象、直觉、顿悟、灵感的爆发。逻辑与直觉、理性与非理性都是人类把握世界方式。
恩格斯论述科学“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此,二者在自己结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它是我们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用思维规律表述存在规律。哲学把思存关系当做了自己的基本问题。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共性是思维规律与客观规律的统一;对自然和社会(隐含着人类的重大矛盾)研究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科学家认为科学四要素:客观性、一致性、可证伪性、预见性。我认为人文科学成为人文学科。
2、科学研究的结果
哲学对科学成果的反思,不是哲学对科学成果作为再认识、再思想的对象。科学也总是把已有的科学成果作为再认识、再思想的对象,揭露已有的科学成果和新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以及科学自身存在的矛盾,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①反思、批判科学的世界图景、科学思维方式、科学价值规范。
哲学是在思存关系问题反思科学成果,提示和阐发它所蕴含的变革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哲学意义,使整个人类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理解发生改变,实现哲学对科学超越,哲学的自我超越。
古代科学描述的是一个流变的世界图景,缺乏理论解释能力;18世纪近代科学是以实
验为基础,搜集材料事实,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实证知识;19世纪,科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