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5:28: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认识米、用厘米量,认识线段,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以及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六个部分。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经历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长度单位统一的必要性,进而学习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如教学1厘米时,借助手指、田字格、图钉的宽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教学1米时,让学生伸开两臂比画1米有多长,用米尺比一比自己的身高等,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有多长。 3.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的引导和动手操作,了解其长度单位的作用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求知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田字格纸、图钉、一张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1主题情境图。
问题1 很久以前,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全班交流测量的过程。
提问:古人是用庹作单位测量巨石的长度的,你知道1庹是多长吗? 学生比画,感受1庹的长度。
继续提问,让学生感知1拃和1个脚长倒是是多长。 提问:看完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让学生初步感受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要有长度单位,了解很久以前的人们是用身体的某部分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用例1的情境图使学生对身体尺的作用以及3个常见的身体尺的具体长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活动开展提供支撑。
一、探究新知
1. 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问题2 下面我们一起来测量课桌的长度,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测量呢?选用哪个身体尺更合适呢?
学生交流后,统一用拃作单位量课桌的长。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测量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
谈话:老师也用拃作单位测量了课桌的长度,猜猜看老师测量的结果是几拃? 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示测量课桌长度的过程,发现结果与学生的差距更大了。 提问:同样用拃量,而且课桌的长度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的结果却是不一样呢? 学生交流后,发现:同样是1拃,但每个人1拃的长度时不一定的,必然导致测量结果不同。
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
【设计意图】 通过用拃作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教学例2,认识1厘米。
谈话: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尺子这样测量长度的工具。 (1)认识尺。
提问: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看它上面有什么?(数字、小格、大格和“厘米”) 谈话: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提问:在刻度尺上找到“0”,“0”在什么地方?表示什么意思?
交流后告诉学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而不是从尺子的顶端开始测量。其他的数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如0到1表示一个长度单位,从0到2表示两个这样的长度单位……这些长度单位是相同的,所以每两个刻度之间的间隔是同样大的。
认识尺上标注的“厘米”或“cm”。
谈话: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长度单位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
(2)认识1厘米 问题3 1厘米有多长?
谈话: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厘米”这个新朋友。请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 学生发现尺子上在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的距离就是1厘米。 提问:你还能不能再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 小结: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感知1厘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让学生对着直尺用手比画1厘米到底有多长。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学生举例,教师相机让学生量一量自己食指的宽、田字格的宽度以及图钉的长度,教师在过程中相机指导测量方法,最终得出它们的长度都大约是1厘米。
谈话: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请闭上眼睛再想一想它到底有多长。我们在量比较
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用厘米进行测量的基础。为此可以先借助直尺让学生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再通过比划、测量等操作活动加深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
3. 教学例3。 问题4 纸条有多长?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尺子,也认识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那我们能不能用尺子来量出物体的长度呢?
提出要求:课前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纸条,请大家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学生两人一组商量怎样量出纸条的长度。 学生分组进行量纸条活动。 提问:你是怎么量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方法: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的有短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提问:为什么你们要把纸的左端与“0”对齐?
让学生感受到这样更方便量出物体的长度,尺子的右端对着几就表示它的长度里包含了几个1厘米。
【设计意图】 通过测量纸条的长度,既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又让学生体会到测量长度的本质,即确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多少个长度单位。
三、巩固应用
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页上面的“做一做”、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题,再集体评讲订正。
2. 同桌合作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2题。 量完之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
【设计意图】 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总结。
【设计意图】 总结学习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归纳,巩固新知识 。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认知冲突,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材介绍了用庹、拃和脚长作为测量长度单位的情况,由于用人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其单位的实际长度并不统一,测量结果很可能不一致。在测量课桌长度时,学生发现老师用拃量的结果与他们测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