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_古代文学史一_二秦汉文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0 21:36: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纲要

(一)《天子游猎赋》

景帝时作《子虚赋》、武帝时作《上林赋》,合称《天子游猎赋》。

1、从《天子游猎赋》看汉赋的演变 【简答】

(1)篇末点缀讽谏之语,早已被华丽的摹绘淹没。 “劝百讽一” (2)多为繁词丽句,对诸侯天子苑囿的铺排夸饰。

(3)曲折意味冲淡讽谏意图,形成创作意图与客观效果的反差。

2、《天子游猎赋》的文学成就 【简答】 (1)丧失真情实感。 (2)空间的极度排比。

片面且极度的排比,有方位、段落、句子和辞藻的排比。 (3)单纯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方式。

(4)遣词用语从《七发》的繁复变得繁难僻涩。 ①假借同音字。 ②方言俚语。 ③新字。

(二)《长门赋》

借陈皇后被贬长门表达自己的相似遭际。先以简短的语句总抒困境与感受,继以情景交融的婉曲抒写宫闱的精美华丽,反衬人的困顿凄苦。

五、杨雄 《蜀都赋》

铺排夸饰,基本仿似司马相如的赋作。

《甘泉赋》

新拓展在某篇运思上。

《河东赋》 《校猎赋》 《长杨赋》

(一)杨雄对汉赋的贡献【简答】 1、拓展汉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甘泉》、《河东》 (2)从京师写到外郡。《蜀都赋》 对后汉京都赋有所影响。 2、进一步加强“劝百讽一”中“劝”的色彩,全无讽谏之意。 曲笔:欲谏反劝。 3、艺术表现

(1)篇幅缩短,描摹对象集中。

(2)以美为讽,即曲笔。有意将欲讽谏的行为或事物理想化正面歌颂。

第 11 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纲要

第二节 西汉中后期赋作

一、骚体赋

(一)汉武帝《李夫人赋》怀人之作,真悫que4情感。

(二)刘歆(刘向少子)《遂初赋》★ 【简答】 1、被贬之作,表达守信保己的道家思想。 2、继承贾谊,借古抒情者。

3、借景抒情,哀景悲情,相合相契。 (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三)班婕妤《自悼赋》

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因汉成帝宠爱赵飞燕,故作《自悼赋》,抒写入宫至被贬的心态变化和感受。

二、抒情小赋 (一)东方朔 1、《答客难》

貌似冷静理性,深藏浓烈情感。

修身是士人本分,不能因时而异。发泄了他怀才不遇的牢骚情绪。

2、《非有先生论》

洞明理性下蕴藏着深厚、沉重的悲怨之情。

(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把士不遇的孤愤直接喷发出来。

三、咏物赋

(一)孔臧 《杨柳赋》、《蓼虫赋》

咏物小赋,咏物以托志。

(二)王褒《洞箫赋》★

咏物赋到了王褒有了重大发展,是质的飞跃。

1、《洞箫赋》的文学特征 【简答】

(1)较枚乘、孔臧的咏物赋象喻关系更深刻融汇。 以萧自况,将遭际和感情完全融于对萧的描述。 (2)全文只写乐器和音乐。

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摩画最后再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

第 12 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纲要

第三节 东汉时期赋作(汉大赋到小赋的演变)

一、骚赋

(一)班彪《北征赋》 (模仿刘歆的《遂初赋》)

(二)冯衍《显志赋》 (免官回归故里之作,受屈原影响较大) (三)班固《幽通赋》 (四)张衡《思玄赋》 (五)蔡邕《述行赋》

批评统治者。前半吊古,后半伤今,层次清晰,意图明确。 借秋色烘托悲凉的气氛,抒发愤郁心绪。

二、京都赋

(一)杜笃《论都赋》 (京都赋的开头) (二)班固《两都赋》★(京都赋的最高成就) (三)张衡《二京赋》 (仿《两都赋》)

(四)《两都赋》的艺术特色 【简答】

1、题材和内容不再以苑囿田猎、宫殿景观、山川物产之美为主,而着重写京都。 2、谋篇布局上,摆脱汉大赋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其中《东都赋》更是通篇劝喻。

二、抒情小赋

(一)张衡★ (承前启后的作家)

《二京赋》 (拟班固《两都赋》,堪比都市生活全景图) 《归田赋》★ (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

1、《归田赋》的风格 【理解】 (1)全篇40句,形制短小。

(2)语句清丽流畅,无夸饰堆砌qi4。 (3)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

(二)赵壹 《穷鸟赋》

《刺世疾邪赋》★ (抨击时政,情感激扬,毫不矫饰,在汉赋中实为罕见。)

(三)祢衡《鹦鹉赋》★

内容:抒写士人困厄无奈,抒发自身身困尘网,任人摆弄。 1、《鹦鹉赋》的艺术特色 【理解】

(1)反讽手法,正言曲说。 加重士的悲哀。

(2)通篇比喻象征。 感情浓郁,艺术水平颇高。

第 13 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纲要

补充 【名词解释】

一、纪行赋

纪行赋是汉赋的一种,就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感慨的赋作。这类题材源于刘歆的《遂初赋》。其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抒怀,写景叙事,一般篇幅不长,和铺张华丽的京都大赋明显不同,在汉赋中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是两汉汉赋作家在抒情言志上另寻新法的一种大胆尝试,也是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

二、京都赋(大赋的一种) 汉代散体赋的一种体裁,出现在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的一段时间,以歌颂城市的风物建筑为主,常在铺排和夸张中展示城市的繁华富丽。扬雄是最早写京都赋的作家,他歌颂成都的《蜀都赋》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东汉初,杜笃写出了第一篇描绘京都的《论都赋》,对京都的繁华描写引起一片哗然,使得京都赋正式流行起来。

三、汉大赋(新体赋)

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四、抒情小赋

赋体文学中最有生命力和价值的一类。兴起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宋以降一直绵延不息。在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

第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