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07: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选公文范文--------------------------

扫描隧道显微镜实

验报告

篇一:近代物理实验-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报告

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我们将从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原理出发,熟悉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功用,掌握描隧道显微镜的操作和调试过程,通过对隧道效应和样品表面的形貌观测初步体会描隧道显微镜在微观观测和操作领域的重要作用,学会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原始图象数据。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隧道针尖 、工作原理工作模式 仪器构成 引言: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总伴随着工具的完善和革新。以显微镜来说吧,发展至今可以说是有了三代显微镜。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微米级,亚微米级发展到纳米级----------------精选公文范文----------------

1

---------------------------------精选公文范文--------------------------

乃至原子分辨率。1982年,IBM瑞士苏黎士实验室的葛·宾尼(G.Binning)和海·罗雷尔(H.Rohrer)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简称STM)已达纳米级别。STM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化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因此荣获了学界最高荣誉诺贝尔奖。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多种观测仪器,继承了其在微观测量领域的显著优势,逐步改进其缺陷。 正文: 1 工作原理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电子的隧道贯穿,也就是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电子云占据在样品和探针尖之间。电子云是电子位置具有不确定性的结果,这是其波动性质决定的。导体的电----------------精选公文范文----------------

2

---------------------------------精选公文范文--------------------------

子是“弥散”的,故有一定的几率位于表面边界之外,电子云的密度随距离的增加而指数式地衰减。这样,通过电子云的电子流就会在表面和探针间的距离变化极为灵敏。探针在表面上扫描时,有一套反馈装置去感受到这一电子流(叫做隧穿电流),并据此使探针尖保持在表面原子的恒定高度上(图1)或者使得电子流保持在一定数值下。探针尖即可以以这两种方式描过表面的轮廓。读出的针尖运动情况经计算机处理后,或在银幕上显示出来,或由绘图机表示出来。使针尖以一系列平行线段的方式扫描,使可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表面图像。 图1隧道电流的变化曲线 2 工作模式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模式分为恒电流模式和恒高度模式。

恒电流模式以控制隧道电流的恒定为手段。此模式可用来观察表面形貌起伏较大的样品。恒高度模式在扫描过程中保持针尖的高度不变。这种模式通常----------------精选公文范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