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2:34: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评语: 考 勤 (10) 守 纪 (10) 设计过程 (40) 设计报告 (30) 小组答辩 (10) 总成绩 (100)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4 年7月 11日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1 设计原始资料

1.1 具体题目

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

E=1153kV,XG1=15Ω、XG2=11Ω、XG3=10Ω,L1=L2=61km、线路阻抗0.4Ω/km,Krel=0.85、L3=41km,LBC=51km、LCD=31km、LDE=30km,

ⅡⅢKⅠrel=Krel=Krel=0.85,IBC.max=311A、ICD.max=211A、ICE.max=151A,Kss?1.5,

Kre=1.15

A9G13G25G3L34L18C2D1EB

试对线路L1、L2、L3进行距离保护的设计。

1.2 要完成的内容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所设计的是对线路中的第2,5处装置进行三段式的距离保护。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2 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

2.1 设计规程

根据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一般情况下,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有四条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这几个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必须根据具体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配置、配合、整定每个电力原件的继电保护。充分发挥和利用继电保护的科学性、工程技术性,使继电保护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发挥最大效能。

(1)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保护该动作时应动作,不该动作时不动作。为保证可靠性,宜选用性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能满足要求、原理尽可能简单的保护方案。

(2)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线路的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为保证选择性,对相邻设备和线路有配合要求的保护和同一保护内有配合要求的两元件(如起动与跳闸元件、闭锁与动作元件),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应相互配合。

(3)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具有的正确动作能力的裕度,灵敏性通常用灵敏系数或灵敏度来衡量,增大灵敏度,增加了保护动作的信赖性,但有时与安全性相矛盾。对各类保护的的灵敏系数的要求都作了具体规定,一般要求灵敏系数在1.2-2之间。

(4)速动性

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能尽快地切除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由于其负荷电流大,距离长,用电流保护往往不能满足技术要求,而需要采用距离保护。这是因为与电流保护相比,距离保护有以下优点:

① 敏度较高。因为阻抗Z=UI,阻抗继电器反映了正常情况与短路时电流、电压值的变化,短路时电流I增大,电压U降低,阻抗Z减小得多。 ②保护范围与选择性基本上不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由于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取决于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电距离,基本上不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因此,距离保护的保护范围与选择性基本上不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

③迅速动作的范围长。距离保护第一段的保护范围比电流速断保护范围长,距离保护第二段的保护范围比限时电流速断保护范围长,因而距离保护迅速动作的范围较长。

距离保护比电流保护复杂,投资多。但由于上述优点,在电流保护不能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应当采用距离保护。

2.2 本设计的保护配置

2.2.1 主保护配置

距离保护Ⅰ段和距离保护Ⅱ段构成距离保护的主保护。 (1)距离保护的Ⅰ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