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4 2:00: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课外)课后练习(9)
1. 阅读张先的《一丛花》,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 丛 花 张 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
犹解嫁东风。
A.本词是伤春怀人之作,全篇紧扣“伤高怀远”布局谋篇,从登楼远望,为眼前之暮春景
色所感伤,引出对情人远去的怅惘之情。
B.词人用“千丝”谐音双关“千思”,表现愁思千头万绪,再以飞絮映衬,情味弥足。“嘶
骑”句,实写行者不忍告别的情景。
C.词的下片以双鸳自由嬉戏反衬抒情主人公的孤独,以小船自由通往南北反衬自己无处认
郎踪的苦闷,看似是闲笔,实则有深味。
D.全词由远及近,由彼及已,次序井然,层次分明,抒发了“人不如物”的思想感情。 2. 阅读下面的古诗,任选一个角度鉴赏。 古诗十九首(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不 见[注] [唐]杜 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颔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一种并作赏析。 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马诗
贺?李?[唐]①
此马非凡马,房星②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①李贺,祖先为唐皇室后裔,后家道衰落。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科考。②房星:天马之星,是天上的星宿。
(1)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
答: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5.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门寺阁 孙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注释:①云门寺,在今浙江绍 兴境内的云门山上。②象外:意思是物象之外。③五湖:太湖的别称。④馀:剩下之意。
(1)云门寺的特点是什么 试结合颈联作具体分析。 (2)试分析颔联“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的艺术特色。 6.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1.上片两句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何处望神州”的意思是什么?
2.上片后三句仍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所想,“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是化用前代哪位诗人哪首诗中的诗句?
3.此词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赞颂 ,暗讽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①
④
③②
①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一怎样的哲理启示? 8.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题。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 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1.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 ,画堂双燕栖。 1.首句点明时已“春半”,上阕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2.结合下阕分析“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浣溪沙 汪莘
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问茅屋正宜秋。芙蓉灼灼出墙头。 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候,村醪闲饮两三瓯。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与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1. 答案: B 解析:
2. 答案: 示例一: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前四句女主人公在月夜而起空闺之愁;五六句揣测夫不归之因,表明望夫归来之意;后四句出户入房,彷徨泪下,表现出相思之苦。 示例二: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空荡的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美好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示例三:本诗写景,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流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明月的流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解析: 示例一根据主人公的动作来划分诗歌层次,然后对诗歌思路进行鉴赏。
示例二从“月”的意象角度鉴赏,要注意“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借明月寄相思。另外,女主人公的“愁”“泪”等也证明了这一含意。
示例三从景与情的角度鉴赏。因为诗中提到了月亮,所以分析手法时主要应从景和情的关系入手。
3. 答案: (1)颔联通过“世人”与“我”,“皆欲杀”和 “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
(2)直抒胸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4. 答案: (1)“马”的形象特征:①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非凡马”“房星”)②怀才不遇或境遇不好(“瘦骨”)③素质一流(“铜声”)。 ( 评分要点:一个要点得1分。)
(2)①托物言志。(2分)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好的“马”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2分)(“托物言志”答成“婉曲”“象征”“借物抒情”“拟物”之中的一个,如有合理解释,也可以得分。)
②虚实结合。(2分)“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化虚为实,将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形象描绘出诗人恰似这匹瘦马般虽才情卓绝却景况凄凉的现状。(2分)
③夸张。(2分)“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一句中,马虽“瘦骨”却“带铜声”,用夸张的手法着力表现马的剽悍无比,素质超群。这匹马也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诗人的写照。(2分)
5. 答案: (1)颈联两句,写卧床环顾时所见的景象。墙上,因为年深日久,壁画的大部分
已经剥落,只见到尚剩下的大雁,足见佛寺之古老;天空,闪烁的群星象是镶嵌在窗户上那样临近,突出了云门寺“高”。这两句分别写出云门寺“高”与“古”的特点。(特点“高”与 “古”2分,分析占1分)
(2)这一联描写诗人到达寺中宿处后凭窗远眺的景象。①写诗人点燃宿处的油灯,卷起久垂的帷帘,想象中看到夜色中壁立的千嶂,想象中看见浩淼的五湖。所写的都不是眼前实景,而是写想象的虚景,以虚为实。②这两句诗对偶工整,山与水对比,秋与夕映衬,写景抒情,意境优美,写出了云门寺雄视千山、高耸入云的气派,创造了高远壮美的境界,也显示出诗人宽阔的胸怀。(评分建议:抓四个采分点:写想象的虚景,以虚为实;对偶工整,意境优美;高远壮美的境界;诗人宽阔的胸怀。4分) 6. 答案: 1.神州在哪里 中原大地已非我所有。 2.唐代杜甫的《登高》。
3.三国时期的英雄孙权南宋朝廷的无能(苟且偷安)
7. 答案: (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
(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
解析: 诗歌鉴赏往往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在答题的时候,只要紧紧抓住“情”“景”二端,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并结合具体诗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8. 答案: 1. 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
2. 宋诗用典抒情,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陈诗借景抒情,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9. 答案: 1.游人踏青,春风和煦,梅子初长,柳条抽叶,白昼变长,蝴蝶纷飞。 2.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见画堂上立着的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惆怅,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10. 答案: 1.上片通过清溪绕舍、茅屋宜秋、芙蓉出墙三幅画面,组成了清幽、简朴、宁静、和谐的秋日乡居图。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