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征文(8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1 2:38: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家风家训征文(8篇)

(篇一)

姥姥家门口的小板凳

姥姥生于民国初年,去世时98岁。我是她带大的,从0岁到8岁,在一个小村子里,清贫却快乐地度过童年。 她是村里出了名的精干女人,记忆中她的头发总是用木梳蘸着水梳得油亮,在脑后扎一个髻,灰色斜襟褂子和黑色绑腿裤子虽然洗褪了色但清爽干净,踮着一双小脚步履如风。种地除草、饲弄牲口、操持家务,样样都是一把好手。虽没上过学堂不识几个字,却格外地懂人情、明事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三观”很正。

如此刚强干练的她,一生命运多舛,八岁当了童养媳,年轻时丧夫守寡,为了活下去带着两个孩子再嫁,后又收养、生养了3个子女,遭过土匪劫掠,躲过日军的枪弹,经历过诸多磨难。生活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歌。像一株向日葵一样,她始终朝着阳光坚韧向上地活着,并向周围的人散发着最大的温暖和善意。

七十年代,日子安定下来,物质生活仍然十分匮乏。姥姥家靠着勤劳耕种土里刨食还不至于饿肚子,但是游走乞食的乞丐和流浪汉在村里却很常见。姥姥家的院子用木栅栏和秸秆圈起院墙,院门总是虚掩着,正屋门口窗台下面长年放着一

个木头小板凳,有点破旧但用铁丝扎捆得很结实。这个板凳是专门给上门乞讨的人坐的,冬天的时候姥姥还会在凳子上放一个自己缝制的棉垫子。

只要有人上门乞讨,姥姥总会给口热水喝,安置在小板凳上歇脚,家里有的剩饭剩菜会拿出来让乞丐们尽量填饱肚子,实在没有剩的,有时也会抓一根黄瓜、一个红薯甚至一把炒豆子放在乞丐手里,从来没有过半点嫌弃。

那时候的我五六岁的样子,很害怕乞丐,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乌黑的手指拉着根棍子,进了院子畏畏缩缩、四处张望,在我眼里如同疯子一般。

姥姥总安慰我,跟我念叨“这年月,要不是迫不得已,没人会出来要饭”“人都有脸面,对乞丐也不能恶言冷脸,伤的都是自己的德行”,“自己吃过苦,更应该理解别人的不易”“人要刚强,心要向善”…这些话,至今言犹在耳。 如今我已年近天命,回想过往,不知不觉中我都是按照姥姥为人处事的样子去做的。

她的言传身教不仅深深影响着我,也影响着整个家庭,五个子女都正直善良,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保持着和睦友爱,遇人危难总会尽己所能出手相助,身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向上正能量。姥姥生前五世同堂,整个家族兴旺而温暖。 家族的繁衍生息,不仅仅是生命的接续和绵延,更应该是好的品质和德行的代代传承。如今想来,姥姥的言行就是最好

的、实实在在的家教家风。而我,也把这些人生体会一一传教给了我的儿子。

往事历历,记得一日黄昏,我正蹲在院子里玩土,进来一个乞丐,用旧手绢包了一包沙枣,轻轻放在小板凳上。他说枣子是他路上摘的,想送给姥姥尝尝,他以前来过,在这个板凳上歇过脚,姥姥给的剩饭续了他的命,他说谢谢“活菩萨”。我呆呆地听完他的话,彼时夕阳斜斜洒在房檐、屋门、小板凳和那包沙枣上,金灿灿、毛茸茸的…整个世界安静而美好。 (篇二) 淳朴家风代代传

如果家是一片青青草地,家风就是滋润幼苗的雨丝;如果家是一座美丽花园,家风就是培育花朵的沃土;如果家是一片天空,家风就是洁白无瑕的云朵。在霸州市地税局职工纪滕心里,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孩子。

纪滕的家是一个普通家庭,有欢乐也有争吵,但更多的还是快乐。构成这种和谐氛围的主要因素就是那些不成文的“家风家训”,虽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能够教给孩子的知识有限,但却教会了纪滕做人原则和生活态度。

回想自己的成长之路,纪滕说,父母的言传身教便是最淳朴的家风。

在纪滕的印象中,父亲总是端坐在写字台前,用钢笔整整齐

齐地写下一篇又一篇文章。听着刷刷刷的写字声,纪滕总吵着让父亲教他写东西。从那时候开始,父亲给纪滕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让她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

那时纪滕上三年级时,会看书,但不会写。父亲就耐心告诉她,“不会写就是因为看书太少,只有多看书,才能积累好句子。”纪滕慢慢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父亲教给纪滕最基本的家教。五岁那年,纪滕吃完饭后,又顺手拿起半块馒头,咬了两口,便丢在一边,还没出大门,就被父亲叫了回来:“把馒头捡起来吃掉,怎么能这样浪费粮食?”全然没有平日里和蔼的笑容,吓得她立马把馒头捡起来塞到嘴里。从此,纪腾再也没有浪费过一粒粮食。

纪滕的母亲是一名普通家庭妇女,文化水平不高,但有一套为人处世的道理。她常教导孩子要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顶撞父母,懂礼貌;不说谎话、不占小便宜,做诚实的孩子……

现在回想起来,纪滕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循循善诱的教导就是家训,父母勤劳简朴的生活之风就是家风。

如今,纪滕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事业,越发懂得传承家风的重要意义。而她的父亲,依然坚持以自己的方式教育晚辈,虽溺爱,但从不丢掉原则。比如,教育孩子要文

明礼让,要有仁爱之心,做事情要有条理……在父亲熏陶下,孩子们都彬彬有礼,学业有成。淳朴的家风如春风化雨,滋养一代又一代人茁壮成长。 (篇三) 节俭的N次方

老爸年轻时当过兵、打过仗,退休前还是省劳模。老妈说,年轻时的老爸干练、俭朴。老爸的干练我未能得见,但他的俭朴却深深影响了我。

老爸有一双黄胶鞋,在我和老妈看来早就该扔了,可老爸却爱如至宝。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垃圾箱里,那双鞋子不知出现过多少次,可总是不知何时又悄悄回到家里的鞋架上。任我和我妈怎么说,老爸就是舍不得扔。

20世纪90年代末,我到外地求学。临行时,老爸送给我一件礼物。我打开一看,竟是一双风靡于六七十年代的“大头鞋”。我心想:这都啥年月了,还让我穿这个?若让同学们看见了,还不得被笑掉大牙啊!

老爸从我的表情上读懂了我的心思,拍拍我的肩说:“别看它‘长相’不咋地,但耐穿、保暖。我一看见它,就能想起年轻那会儿扛枪打仗的光景。希望你穿着它,在求学和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

果然,在外求学的那几个冬天,穿着光鲜小皮鞋的女同学在户外全都被冻得直跺脚,我却在其貌不扬的“大头鞋”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