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58: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μ5 。

38.在恒焓恒压条件下,均相单组分封闭体系,达到平衡的判据是: (A) ?S = 0 ; (B) ?U = 0 ; (C) ?A = 0 ; (D) ?G = 0 。 39.对于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应等于:

(A) ; (B) ; (C) ; (D) 。

40.任一单组分体系,恒温下,其气(g)、液(l)态的化学势(μ)与压力(p)关系图正确是: (A) (1) ; (B) (2) ; (C) (3) ; (D) (4) 。

三、多选题:

1.在以下偏导数中,大于零的有:

(A); (B); (C); (D); (E)。

2.由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可导出 等于:

(A); (B) -p; (C); (D); (E)。

3.体系的始态与终态之间有两种途径:A为可逆途径;B为不可逆途径。以下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SA = ?SB ; (B) ∑δQA/T = ∑δQB/T ; (C) ?SB = ∫δQB/T ; (D) ?SA = ∫δQA/T ; (E) ?SB = ∫δQA/T 。

4.下列过程中,那些过程的?G > 0:

00(A) 等温等压下,H2O(l,375K,p)H2O(g,375K,p) ;

0(B) 绝热条件下,H2(g,373K,p)H2(g,300K, ;

(C) 等温等压下,CuSO4(aq) + H2OCu(s) + H2SO4(aq) + ?O2(g); (D) 等温等压下,Zn + CuSO4(aq)ZnSO4(aq) + Cu ; (E) 等温等压下,mCO2 + nH2O碳水化合物 。

5.化学反应在等温等压下能自发进行的判据是: (A) ?S > 0 ; (B) ?G ≤ W' ; (C) ?A < 0 ; (D) ∑νBμB < 0 ; (E) ?H < 0 。

6.在O2(理想气体) 的如下过程中,属于等熵过程的是:

(A) 绝热恒容过程 ; (B) 等温可逆膨胀过程 ; (C) V2 V2 2 V2 ; (D) 绝热可逆膨胀;

(E) 绝热恒外压膨胀 。

7.等温等压下,反应的热力学可能性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是:

0(A) Zn(s) + H2SO4(aq)ZnSO4 + H2(g,p) ; (B) Zn(s) + CuSO4(aq)ZnSO4(aq) + Cu(s) ; (C) 2CuCl2(s) + H2(g)2Cu(s) + 2HCl(g) ;

0(D) C2H4(g) + H2(g)C2H6(g,p) ;

(E) CH4(g) + 2O2(g)CO2(g) + 2H2O(l) 。

8.下列过程中,?S(系) < 0,?S(环) > 0,?S(总) > 0 的过程是:

00(A) 等温等压H2O(l,270K,p)H2O(s,270K,p) ;

00(B) 等温等压H2O(l,373K,p)H2O(g,373K,p) ;

00(C) 等温等压H2O(l,383K,p)H2O(g,383K,p) ; (D) n mol理想气体恒外压等温压缩过程 ; (E) 1000K CaCO3(s)CaO(s) + CO2(g) 。

09.378K、p下,过热水的下列哪个物理量小于同温同压下水蒸气: (A) Hm ; (B) Gm ; (C) μ ; (D) Sm ;

(E) Am 。

10.下列过程中,?G > 0 的是:

00(A) 等温等压H2O(l,268K,p)H2O(s,268K,p) ;

00(B) 等温等压H2O(l,383K,p)H2O(g,383K,p) ;

00(C) H2O(l,373K,p)H2O(g,373K,p);

(D) 等温等压H2O(l,373K,H2O(g,373K, ;

(E) 等温等压H2O(g,373K,50kPa)H2O(l,373K,50kPa) 。

11.常压下 -10℃过冷的水变成 -10℃的冰,在此过程中,体系的?G与?H如何变化: (A) ?G < 0,?H > 0 ; (B) ?G > 0,?H > 0 ; (C) ?G = 0,?H = 0 ; (D) ?G < 0,?H < 0 ; (E) ?G = 0,?H < 0 。

012.在383K、p下,1mol过热水蒸汽凝结成水,则体系、环境及总熵变为: (A) ?S(体) < 0,?S(环) < 0,?S(总) < 0 ; (B) ?S(体) < 0,?S(环) > 0,?S(总) > 0 ;

(C) ?S(体) > 0,?S(环) > 0,?S(总) > 0 ; (D) ?S(体) < 0,?S(环) > 0,?S(总) < 0 ;

(E) ?S(体) > 0,?S(环) < 0,?S(总)=0 。

四、主观题:

1.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不作非体积功时,δQ = dU + pdV 及 ,用全微分判别式证明Q不是状态函数。

2.证明:。 3.证明:。

4.1mol理想气体,其始态为A(p1,T1),终态为B(p2,T2),进行了如图的变化: ACB ;AB 。

请证明:⑴ Q3 ≠ Q1 + Q2;⑵ ?S3 = ?S1 + ?S2 。

5.证明:。

006.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由298K、5p的始态膨胀到压力为p的终态,经过下列途径:

00⑴等温可逆膨胀;⑵外压恒为p的等温膨胀;⑶绝热可逆膨胀;⑷外压恒为p的绝热膨胀。计算各途经的Q、W、?U、?H、?S、?A与?G 。

-1-1

巳知(298K) = 126 J·K·mol。

07.100℃、p下,1mol水向真空气化成气体,终态是100℃、。求此过程的Q、W、?U、?H、

0-1

?S、?G和?A。巳知水在100℃、p时的摩尔气化热为40670 J·mol 。 8.在25℃、p0下,若使1mol铅与醋酸铜溶液在可逆情况下作用,得电功 J,同时吸热 J,计算过程的?U、?H、?S、?A、?G 。

9.如图所示的刚性绝热体系,求抽去隔板达平衡后体系熵变?S。

010.计算 -10℃、p下,1mol过冷水凝结成冰时,过冷水与冰的饱和蒸气压之比:。巳知

-1-1-1-1

Cp,m(水) = J·K·mol,Cp,m(冰) = J·K·mol,冰的熔化热?Hm = 6032 J·mol-1 。

11.将处于标准状态下的纯氢气,氮气和氨气混合,在标准状态下形成1mol的混合物, 其组成为:20% N2、50% H2、30% NH3。计算混合过程的?S 。

12.在甲醇脱氢生产甲醛中,发现银催化剂的活性逐渐消失,此现象是否是由于有Ag2O

生成所致巳知反应在550℃、p下进行,有关数据如下:

-1-1

(Ag2O,298K) = J·mol ;(Ag2O,298K) = -30585 J·mol ;

Cp,m(Ag) = J·K-1·mol-1;Cp,m(Ag2O) = J·K-1·mol-1;Cp,m(O2) = J·K-1·mol-1 。

0013.1mol水在p、100℃时,先从液态变成p、100℃的蒸气,然后再变成、200℃的蒸气。计算此过程的?G。

-1-1-1-1

蒸气为理想气体,巳知水蒸气的Cp,m = J·K·mol,(298K) = J·K·mol 。

-1-1o014.10mol H2(理想气体),CV,m = J·K·mol,在298K、p时绝热可逆地压缩到10p,计算该过程的Q、W、?U、?H、?S、?A和?G 。巳知 (298K) = J·K-1·mol-1 。

15.计算符合状态方程 的1mol气体从(p1,V1)恒温可逆膨胀到(p2,V2) 时的W、Q、?U、?H、?S、?A和?G。(用V1、V2来表示) 。

o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答案: 1.对。

2.错,如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

3.错,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膨胀ΔS > 0。 4.第1,2个结论正确,第3个结论错。

5.错,系统由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不可能到达相同的终态。 6.错,环境的熵变应加在一起考虑。 7.错,要在隔离系统中平衡态的熵才最大。 8.错。

9.不矛盾,因气体的状态变化了。 10.错,如过冷水结冰。

11.错,必须可逆相变才能用此公式。

12.错,系统的熵除热熵外,还有构型熵。当非理想气体混合时就可能有少许热放出。 13.对。

14.错。未计算环境的熵变;

15.错,如过冷水结冰,ΔS < 0,混乱度减小,

16.错,必须在等温、等压,W’ = 0的条件下才有此结论。 17.错,若有非体积功存在,则可能进行,如电解水。 18.错,此说法的条件不完善,如在等温条件下。 19.错,不满足均相系统这一条件。 20.错,不可逆过程中δW ≠ -pdV 。

21.是非题:(1)对; (2)不对; (3)不能;

(4)有,如NH4Cl溶于水,或气体绝热不可逆膨胀;

(5)可以。

22.ΔS = ΔH/T,ΔS(环) = -ΔU/T ;

23.1mol理想气体,等温过程,V1=V2过程 ;

24.(1) ΔU = ΔH = 0; (2) ΔH = 0; (3) ΔS = 0; (4) ΔU = 0;

(5) ΔG = 0; (6) ΔU、ΔH、ΔS、ΔA、ΔG都为 0。

25.ΔU、ΔH、ΔS、ΔA、ΔG均为0 ;

26.ΔU = 0,ΔS > 0,ΔH > 0,ΔA < 0,ΔG无法确定 ;

27.W、Q、ΔU、ΔH = 0,ΔS > 0。V1 = RT/10 ,V2 = RT

V = ?(V1+V2) = 11RT/22 , ΔS1 = Rln(V/V1) = Rln(11/2)

ΔS2 = Rln(V/V2) = Rln(11/20) , ΔS = ΔS1+ΔS2 = Rln(121/40) > 0 。

二、单选题答案:

1. D; 2. B; 3. C; 4. C; 5. D; 6. B; ; 8. C; 9.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多选题答案:

1. CD ; 2. BC ; 3. BC ; 4. CE ; 5. CD ; 6. CD ;

7. DE ; 8. AD ; 9. AD ; 10. DE ; 11. D ; D 。

四、主观题答案:

1.证明:将 dU 代入第 一定律表达式中:

因 , ∴ 又∵

(1) ≠ (2) ,所以 δQ 不具有全微分,Q不是状态函数。

2.证明:U = f(T,p) ,∴ 又 ∵ dU = TdS-pdV ,∴ 在等温下: dT = 0 , ∴ 等温下两边同除以 dp : 又∵ ,∴ 3.证明:等压下,,∴。 ∴ ,

由麦克斯韦关系式:,则 代入,得: 。

4.证明:(1) 由于内能是状态函数,所以: ΔU3 = ΔU1 + ΔU2 ∵ΔU = Q + W, ∴ Q3 + W3 = (Q1 + W1) + (Q2 + W2), 即 Q3-(Q1 + Q2) = (W1 + W2)-W3

由图上可知:(W1 + W2)-W3 = W1-W3 = ΔABC的面积 ≠ 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