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4 2:38: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49 能以不衰减形式细胞膜传播的电活动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50 神经-肌肉头后膜上产生的能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的电反应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

51 细胞兴奋过程中,Na 内流和K外流的量决定于

++

A各自的平衡电位 B细胞的阈电位 CNa-K泵的活动程度 D绝对不应期的长短 E 刺激的强度 52 需要直接消耗能量的过程是

++

A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外流 B 动作电位升支的Na内流

+++

C复极化K外流 D复极化完毕后的Na外流和K内流

+

E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极少量的Na内流

++

5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剂影响细胞的Na-K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E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不受影响

54 采用两个细胞外电极记录完整神经干的电活动时,可记录到

A 动作电位幅度 B 组织反应强度 C 动作电位频率 D阈值 E 刺激持续时间 55 通常用于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 动作电位幅度 B组织反应强度 C 动作电位频率 D阈值 E 刺激持续时间 56 神经纤维的阈电位是引起

++

A Na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 B Na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

++

C K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 D K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

+

E Na通道少量开放的膜电位值

57 在一般细胞膜中,阈电位较其静息电位(均指绝对值) A 小10-15mV B 大10-15mV C小10-15mV D 大30-50mV E 小,但两者几乎相等

58 在同一神经纤维上相邻的两个峰电位,其中后一个峰电位最早见于前一个峰电位引起的

A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兴奋性恢复正常后

59 如果某种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是2ms,则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最多不超过

A 5 次 B 50 次 C 400 次 D 100 次 E 500次 60细胞在一次兴奋后,阈值最低的时期是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兴奋性恢复后 61 实验中,如果同时刺激神经纤维两端,产生的两个动作电位

A将各自通过中点后传到另一端 B 将在中点相遇,然后传回到起始点

C 将在中间相遇后停止传导 D 只有较强的动作电位通过中点而到达另一端 E 到达中点后将复合成一个更大的动作电位 62 局部电位的时间性总和是指

A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B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E 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 63 局部电位的空间性总和是指

A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B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E 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

6

64 神经末梢兴奋引起囊泡释放递质时,起主要媒介作用并直接导致递质释放的是

++-A 神经末梢Na的内流 B 神经末梢K的内流 C 神经末梢Cl的内流 ++2+

D 神经末梢的Na-K交换 E 神经末梢Ca的内流 65 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主要媒介作用的离子是

+-+ 2+2+

A Na B Cl C K D Ca E Mg

2+

66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胞质中的Ca来自于

2+2+

A 横管膜上电压门控Ca通道开放引起的外Ca内流

2+

B 细胞膜上NMDA受体通道开放引起的外Ca内流

2+

C 肌质网上Ca通道开放引起的释放

2+

D 肌质网上Ca泵的主动转运

2+

E 线粒体内Ca的释放 67 有机磷中毒时,可使

A 乙酰胆碱与其受体亲和力增高 B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C 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 D 乙酰胆碱水解加速 E 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 68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骨骼肌对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的反应降低是由于 A 递质含量减少 B 递质释放量减少 C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D乙酰胆碱水解加速 E 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

69 下列物质中,能阻断终板膜上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

A 河豚毒 B 阿托品 C 美洲箭毒 D 心得安 E四乙胺 70 骨骼肌细胞膜中横管的主要作用是

2+

A Ca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B将动作电位引向肌细胞处

2+

C 乙酰胆碱进出细胞的通道 D Ca的储存库 E 产生终板电位 71 微终板电位是

A 神经末梢连续兴奋引起 B 神经末梢一次兴奋引起

C 数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引起 D 个别突触小泡释放引起的ACH引起的 E 个别Ach分子引起的

72 在神经-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

A ATP酶 B胆碱酯酶 C 腺苷酸环化酶 D Na-K依赖式ATP酶 E 单胺氧化酶 73 肌丝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

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 B暗带长度不变,明带缩短,而H带不变 C 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D明带和暗带长度均缩短 E明带和暗带长度均不变

74 骨骼肌发生等张收缩时,下列那一项的长度不变?

A 明带 B 暗带 C H带 D 肌小节 E 肌原纤维 75 牵拉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使之伸长,此时其

A H带长度不变 B 暗带长度不变 C 明带长度增加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 完全强直收缩

76 生理状态下,整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几乎属于

A单收缩 B 单纯的等长收缩 C 单纯的等张收缩 D 不完全强直收缩 E 完全强直收缩 77 使骨骼肌产生完全收缩的刺激条件是

A足够强度的单刺激 B 足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单刺激

C 足够强度和时间变化率的单刺激 D 间隔小于单收缩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 E 间隔大于单收缩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

2+2+

78 回收骨骼肌胞质中Ca的Ca泵主要分布在

A肌膜 B肌质网膜 C 横管膜 D 溶酶体膜 E 线粒体膜 79 肌肉收缩中的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

A兴奋性和传导性 B初长度和缩短长度 C 被动张力和主动张力 D 主动张力和缩短长度 E 输出功率和收缩能力

80 骨骼肌收缩时,在肌肉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范围内增大后负荷,则

7

A肌肉收缩的速度加快 B肌肉收缩的长度增加

C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加大 D开始出现收缩的时间缩短 E肌肉的初长度增加 81 各种平滑肌都有

A 自律性 B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C 细胞间的电耦联 D 内在神经丛 E时间性收缩和紧张性收缩 82 与骨骼肌收缩相比,平滑肌收缩

2+

A不需要胞质内Ca浓度升高 B没有粗肌丝的滑行C 横桥激活的机制不同

D有赖于Ca2+

与骨钙蛋白的结合 E 都具有自律性 名词解释 1 liposome

2 facilitated diffusion 3 chemically-gated channel 4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5 symport 6 antiport

7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8 exicitability

9 resting potential, RP 10 polarization 11 depolarization 12 hyperpolarization 13 action potential, AP 14 all or none

15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 16 threshold potential, TP 17 thrshold intensity 18 local excitation 19 temporal summation

20 electronic propagation 21 saltatory condution 22 endplate potential, EPP

23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24 isometric contraction 25 isotonic contraction 26 preload

27 contractility 问答题

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之。 2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3描述Na+-K+

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4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 5衡量组织兴奋性质的指标有哪些?

6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机制何在? 7局部兴奋有何特点和意义?

8比较无髓神经纤维和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异同点。 9简述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其机制。 10简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11比较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的异同点。 12骨骼肌收缩有哪些外部表现?

1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4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

8

15钠泵的化学本质和功能是什么?其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16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7试述G-蛋白在跨膜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

18在静息电位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K和Na的被动扩散以及细胞内大分子的阴离子各自有何作用

19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何改变?为什么?

+

20如何证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相是Na内流形成的? 21何谓动作电位?试述动作电位的特征并解释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22电压门控钠通道具有哪些功能状态?是如何区别的? 23试述动作电位在单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24兴奋在细胞之间直接扩散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其组成和活动意义如何 25阈值和阈电位分别与兴奋性有何关系? 26试述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27肉毒杆菌中毒,筒箭毒,重症肌无力和有机磷中毒分别是如何影响骨骼肌收缩的?

28何谓肌丝滑行学说?其最直接的证明是什么? 29从分子水平解释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30在人工制备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上,从电刺激神经到引起肌肉收缩的整个过程中依次发生了那些生理活动? 论述题:

1 以神经细胞为例,说明动作电位的概念、组成部分及其产生机制。

2 试述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有何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3 试述神经—骨骼肌接头兴奋传递和突触处兴奋传递有何异同点? 答案 选择题

1A 2D 3B 4B 5E 6C 7C 8D 9D 10C 11B 12C 13A 14D 15C 16A 17A 18E 19D 20C21A 22E 23E 24B 25C 26C 27C 28B 29A 30B 31D 32E 33A 34B 35B 36A 37C 38D 39E 40A41C 42A 43B 44C 45B 46D 47E 48A 49A 50C 51A 52D 53D 54E 55D 56A 57A 58B 59E 60C 61C 62A 63C 64E 65D 66C 67B 68D 69C 70B 71D 72B 73A 74B 75C 76E 77D 78B 79D 80C 81E 82C 名词解释 1、 脂质分子在水溶液中受到激烈扰动时形成的含水且含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人工膜囊。由于其结构和天然膜类似,像一个细胞空壳,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用价值。

2 非脂溶性和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在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和生物电的产生下具有重要作用。

3 通道蛋白的一种,其开放和关闭受膜外和膜内某种特定化学信号的控制。在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

++

4某些物质利用泵活动造成的势能储备,即膜外高Na而膜内低Na的浓度差,在+

Na内流的同时并同向转入胞内。这种方式称为联合运转,多见于小肠的吸收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中。

+

5 在继发主动转运过程中,被转运的物质与联合转运的Na方向相同,称为同向

+

转运,如近端小管处葡萄糖与Na的同向转运

+

6 在继发主动转运过程中,被转运的物质与联合转运的Na方向相反,称为逆向

+2+2++

转运,如Na和Ca逆向转运,即Ca-Na交换.

7 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需要G-蛋白介导的一类膜受体。此类受体具有类似的结构,肽链中都具有7个由疏水性氨基酸组成的跨膜α-螺旋,也称7跨膜受体。

9

8 初指活的细胞或组织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的能力,后发现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兴奋的共同表现,因而定义为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性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9 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在一般细胞内表现为内负外正的直流电位,它是可兴奋细胞爆发动作电位的基础。

10静息电位时正负电荷积聚在细胞膜两侧所形成的内负外正状态。 11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电位的减小或向0mV方向变化的过程。

12 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膜电位进一步增加或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方向变化的过程。

13 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及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是可兴奋细胞的共同内在表现。

14 动作电位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刺激达不到阈值时,可兴奋组织或细胞不产生动作电位,即“无”;刺激一旦达到阈值,动作电位便产生,并达到其最大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也不随传导距离加大而衰减,此即“全”。

15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的一段时间内,在这段时间内无论多大的刺激都不能使之再兴奋。这使连续出现的动作电位不会发生融合重叠。

16 细胞去极化达到刚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跨膜电位水平,是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内在的原因和必要条件。

17 刚能引起组织活细胞分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也称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18 组织活细胞接受易阈下刺激时,少量通道开放。少量内流造成去极化和电刺激本身形成的去极化型电紧张电位叠加起来,在受刺激的局部细胞膜上出现轻度的达不到阈电位水平的去极化。

19 在细胞膜上的同一部位,先后产生多个局部兴奋由于无不应期而发生融合叠加的现象。其意义在于可能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而发生动作电位。

20局部兴奋向周围扩布的方式,其特征是除极幅度随扩布距离增加而迅速减小以至消失,故也呈衰减性扩布。

21 有髓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方式,表现为局部电流跨过每一段髓鞘在相邻的郎飞结之间相继发生。其传导速度较无髓神经纤维较快。

22.在神经肌接头处,当神经冲动传来使神经末梢内大量囊泡释防乙酰胆碱,后

+

者与终板膜上N型Ach门控通道结合,出现以Na内流为主的跨膜电流,从而在终瓣膜上形成局部电流性质的去极化电位,此即终板电位。

23 从肌细胞发生电兴奋到出现机械收缩的一个中间过程,包括兴奋向肌细胞深

2+

处的传入,三联管处信息的传递和肌质网对Ca的释放和回收过程。

24.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无长度缩短的一种收缩形式,这种形式一般发生在肌肉刚开始收缩而遇到后负荷至收缩张力增大到足以克服后负荷,但肌肉尚未缩短的这段时间。

25.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肌张力保持不变的一种收缩形式,这种形式一般发生在肌肉张力已足以克服后负荷,且肌肉开始缩短的这段时间。

26.肌肉收缩之前已开始承受的负荷,这种负荷主要通过影响肌肉的初长度而影响肌肉收缩的张力变化。

27.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的内在的收缩特性,如肌细胞内能源的多少,兴奋收缩耦联情况,横桥功能特性等。这与影响肌肉收缩效果的外部条件,如前后负荷等无关。 简答题

1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五种:

(一)单纯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二)易化扩散:又分为两种类型: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

++2+

液进入红细胞;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Ca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2+

(三)主动转运(原发性)如K、Na、Ca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