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3:03: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E 淋巴回流受阻
54 毛细血管内血流减慢的原因是其
A 管径小 B 血流量少 C 血流阻力大 D 可扩张性小 E 血压低
55 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不经过下列那个微循环? A 微动脉 B 后微动脉 C 通血毛细血管 D 真毛细血管 E 微静脉
56 下列那一项可使组织液生成增加?
A 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 组织液静水压升高 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E 摄入大量NaCl
57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 (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B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C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E (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58 肾小球病变时或慢性肝病时,发生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 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 静脉回流受阻
59 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主要原因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多巴胺 D γ-氨基丁酸 E 代谢产物和氧分压
60 血浆中水及溶质分子因静水压和(或)渗透压差异而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液的过程称为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滤过 D重吸收 E 吞饮 61 在组织液回流中,淋巴回流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 A 水分 B 氨基酸 C 电解质 D 葡萄糖 E 蛋白质 62 下列关于淋巴管及淋巴回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始于组织
B 组织液中颗粒可进入毛细淋巴管,但不能倒流 C 组织液静水压升高时,淋巴回流将减少
D 组织液中的红细胞,细菌可经淋巴回流重吸收 E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淋巴回流量约120ml/h 63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血管紧张素Ⅱ D 血管升压素 E 缓激肽
64 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血管升压素 D 谷氨酸 E γ-氨基丁酸
65 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源于
A 脊髓中间外侧柱 B 脊髓前角 C 延髓疑核 D 星状神经节 E 颈交感神经节 66 心交感神经兴奋后,可引起
A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减弱 B 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减弱 C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增强 D 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增强 E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减弱 67 心交感神经兴奋后,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是
26
A 肌质网释放Ca2+减少 B 肌质网对Ca2+
的摄取减慢
C 自律细胞4期If电流减少 D P细胞动作电位0期速度和幅度加大
E 平台期Ca2+
内流减少
68 心迷走神经对心脏支配最弱的组织是
A 窦房结 B 房室交界 C 心房肌 D 房室束 E 心室肌 69 心迷走神经节后神经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血管升压素 D 谷氨酸 E γ-氨基丁酸 70 心迷走神经兴奋后,可使
A 心房肌收缩能力增强 B 心肌细胞内cAMP增加
C 窦房结细胞IkACh通道激活 D 自律细胞4期If电流增加 E 房室交界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抑制 71 心迷走神经兴奋后,可引起
A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减弱 B 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减弱 C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增强 D 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增强 E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减弱 72 下列那种物质对心脏有正性变力作用
A cAMP B 血管活性肠肽 C cGMP D 腺苷 E Mg2+
73 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去甲肾上腺素 B 乙酰胆碱 C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D 阿片肽 E 谷氨酸
74 下列各类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 A 主动脉 B 微动脉 C 毛细血管 D 微静脉 E 大静脉
75 下列各器官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 A 冠状动脉 B 脑血管 C肾血管 D 骨骼肌血管 E 皮肤血管 76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兴奋引起的反应是
A 心率减慢 B 循环系统阻力降低 C 回心血量减少 D 血压降低 E 所支配的器官局部血流增加 77 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起源于
A 脊髓中间外侧柱 B延髓疑核 C延髓孤束核 D 延髓尾端腹外侧部 E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78 下列有关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感受器是颈主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B 感受器能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
C 在心动周期中,传入冲动频率随血压波动发生周期性变化 D 反射中枢是延髓孤束核
E 当传入冲动增多时,所有传出神经的冲动都减少 79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
A 减慢心率 B 增加冠脉流量 C 降低平均动脉压 D 重新分配各器官血流量 E 稳定快速波动的血压
80 动脉血压升高时,下列哪项不是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效应 A 心交感紧张性减弱 B 心迷走紧张性加强
C 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减弱 D 交感舒血管紧张性加强 E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81 压力感受性反射
A 平时不起作用 B 只起降压作用而无升压作用
C 主要对动脉血压进行调节 D 随动脉血压水平升高而敏感性增强 E 对心率几乎没有影响作用
82 下列那种情况会使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A 动脉血压降低 B 情绪激动 C 失血
27
D 慢跑 E 从直立位变为平卧位
83 副交感神经主要通过下列那项活动状态而对体循环产生影响 A 心肌收缩力 B 心率 C 外周血管阻力 D 血容量 E 血管顺应性
84 交感神经兴奋后引起的心率加快由下列哪种受体介导 A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B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 C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D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E M胆碱能受体
85 从下蹲位突然站立而发生晕厥的原因是
A 低垂部位静脉舒张 B 血液发生倒流 C 贫血 D 心率突然减慢 E 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降低 86 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肾素由肾球外系膜细胞合成和分泌
B 血浆中Na+
含量减少可刺激肾素分泌
C 肾素可转变血管紧张素I为血管紧张素Ⅱ D 血管紧张素Ⅱ主要刺激醛固酮分泌 E 血管紧张素Ⅲ主要使血管收缩 87 小剂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引起
A 血压降低 B 皮肤,肠道血管舒张 C 骨骼肌,肝血管收缩 D 心率加快 E 心肌收缩力减弱
88 大剂量静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出现的不同效应主要是 A 心肌收缩力改变不同 B 心率变化不同 C 血压变化不同 D 心输出量变化不同 E 作用持续时间不同 89 下列关于血管升压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由N垂体神经元合成并释放 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释放增多C 循环血量减少时释放减少 D 生理条件下无缩血管作用 E 生理条件下能使尿液稀释
90 下列那种情况能使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
A 高K+
饮食 B 大量饮清水 C 刺激颈动脉窦 D 刺激颈动脉体 E 大量出汗 91 心房钠尿肽可使
A 使血管收缩 B 使每搏输出量减少 C 使肾排水排盐减少 D 刺激醛固酮释放 E 刺激血管升压素释放 92 下列那种物质主要在局部血循环中起作用
A 心房钠尿肽 B 内皮素 C 醛固酮 D 组胺 E 血管升压素 93 大量失血时,机体首先出现的反应是
A 心,脑血管收缩 B 肾素-血管紧张素释放增多 C 循环血中儿茶酚胺增多 D 尿钠排出减少 E 外周阻力增加
94 夹闭两侧颈总动脉时可使
A 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 B 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C 股动脉血压升高 D 交感舒血管活动增强 E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活动加强
95 急性失血时,血浆中最先升高的血管活性物质是 A 血管升压素 B 血管紧张素Ⅱ C 肾上腺素 D 乙酰胆碱 E 醛固酮
96 肾内合成和分泌肾素的细胞是
A 肾上囊上皮细胞 B 球旁细胞 C 致密斑细胞 D 球外系膜细胞 E 近球小管上皮细胞
97 下列哪种物质与局部血循环调节无直接关系 A CO2 B 前列腺素 C 乳酸 D 腺苷 E 肾素
28
98 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心血管活动直接效应包括 A 心率加快 B 冠脉收缩 C 骨骼肌血管舒张 D 内脏血管收缩 E 心输出量增多 99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最多的是 A 皮肤血管 B 肾血管 C 骨骼肌血管 D 肠胃道血管 E 脑血管
100 下列哪一项不是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A 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 B 产生渴觉
C 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D 刺激醛固酮分泌 E 抑制血管升压素释放
101 当心肌代谢活动加强时,耗氧增加时,主要通过下列那条途径满足氧供需求 A 增加无氧酵解 B 提高单位血液中摄氧量 C 舒张冠脉 D 升高动脉血压 E 降低心率
102 整体条件下,引起冠脉舒张的主要原因是
A 心交感兴奋时,末梢释放ACh作用于冠脉平滑肌M受体 B 心交感兴奋时,末梢释放NA作用于冠脉平滑肌β受体 C 心迷走兴奋时,末梢释放ACh作用于冠脉平滑肌M受体
+
D 心肌代谢产生的H,CO2,乳酸等对冠脉的刺激 E 心肌代谢产生的腺苷对冠脉的刺激
103 下列哪种因素使冠脉血流量增加最为明显
A 动脉血流速度加快 B 心率加快 C 心肌收缩力减弱 D 射血速度加快 E 动脉舒张压升高
104 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有极强缩血管效应的是 A 肾素 B 血管紧张素Ⅰ C 血管紧张素Ⅱ D 血管紧张素Ⅲ E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105下列各项中,肾素分泌增加引起的生理反应是 A 醛固酮分泌减少 B 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
+
C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A减少 D 肾脏Na排出量减少 E 静脉回心量减少
106 下列那种物质为缩血管体液因子
A 腺苷 B 缓激肽 C 乳酸 D 内皮素 E 前列腺素 107 下列关于肺循环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血流阻力低 B 平均动脉压低 C 循环血量少 D 血容量变化范围大 E 有效过滤压为负值 108 下列关于肺循环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刺激交感神经可引起肺血管舒张 B 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肺血管收缩 C 交感神经兴奋时,肺循环内血容增多
D 肺泡内CO2分压升高,低氧时引起肺血管舒张 E 组胺,5-羟色胺能使肺内小血管舒张 109 平均动脉压在下列哪一范围变化时,脑血流量可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相对稳定 A 60-90mmHg B 80-100mmHg C 60-140mmHg D 90-160mmHg E 50-180mmHg
110 下列那种物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A 氨基酸 B CO2 C 去甲肾上腺素 D 葡萄糖 E 乙醇 111 心内兴奋传导最易发生阻滞的部位是 A 心房肌 B 房室交界 C 左右束支 D 浦肯野纤维 E 心室肌
112 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较慢的生理意义在于
A 有利于增强心室肌收缩能力 B 有利于心房或心室同步收缩
C 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期的交替 D 有效避免出现完全强制收缩
29
E 有效防止出现期前收缩
113 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影响血流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 A 血管半径 B 血流形式 C 血液粘滞度 D 红细胞比容 E 血管长度
114 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高见于
A 心房收缩期末 B 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末 D 减慢射血期末 E 等容舒张期末 115 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低见于
A 等容舒张期末 B 快速充盈期末 C 减慢充盈期末 D 心房收缩期末 E 等容收缩期末
116 心肌等长自身调节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项来实现的 A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B 心肌收缩能力 C 肌小节长度 D 主动脉血压 E 心力储备
117 下列哪种物质可使心功能曲线左上移
A 肾上腺素 B H+
浓度升高 C 乙酰胆碱 D 血管升压素 E 腺苷
118 正常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充盈压变动范围使心室活动处于心功能曲线的A 最小前负荷段 B 上升支 C 最适前负荷段 D 平坦段 E 降支 119 Starling 机制在生理状态下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 A 心输出量 B 心指数 C搏出和回心血量的平衡 D 射血分数 E 每搏功
120 心室功能曲线反映下列哪种关系
A 心率和心输出量 B 心率和搏功 C 搏功和心室充盈压 D 搏功和心室输出量 E 心室充盈压和心率
121 心衰病人心功能曲线位于正常人心功能曲线的哪一方 A 左上方 B 左下方 C 左侧 D右侧 E 右下方 122 心室肌细胞平台期主要的跨膜离子流是
A Na+内流K+外流 B Na+内流Ca2+
外流
C Ca2+外流 K+内流 D Ca2+内流 K+
外流
E K+内流 Na+
外流
123 心室肌动作电位超射值主要决定于
A Na+平衡电位水平 B K+
平衡电位水平 C 阈电位水平 D 静息电位水平 E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124 能使动脉血压波幅度增大的原因是
A 心动过速 B 房室瓣狭窄 C 主动瓣狭窄 D 大动脉硬化 E 小动脉硬化
125 对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影响最大是
A 阈电位水平 B 静息电位水平 C 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D 2期长短 E 钠泵功能
126 心肌细胞在超常期内产生的动作电位,其
A 0期去极化幅度大于正常 B 0期去极化速度大于正常 C 兴奋传导速度大于正常 D 时程延长 E 不应期长
127 下列哪一项减少静脉回流
A 交感神经兴奋 B 由立位转为卧位 C 由吸气转为呼气 D 由立位转为慢走 E 心脏射血能力增强
128 在下列微循环结构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是 A 微动脉 B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C 通血毛细血管 D 真毛细血管 E 微静脉
129 下列有关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毛细血管前后阻力之比约为2:1
B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血流量控制起主要作用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