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0:29: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惯习影响着个体行动者在媒体使用领域的日常生活实践,并且呈现出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品味,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期望等,比方说人们如何选择在网上从事某种活动,这个体现出人们的一种品味,一种态度。新媒体的具体使用方式,特别是个体行动者在生活场景当中能不能多元、动态,主动地去使用这些新媒体的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结论:新媒体拥有及使用方式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本。
5.3数字鸿沟 新媒体如何改变社会的不平等?这个问题不得不提的一个概念: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有不同的层面:接入沟 使用沟 知识沟 5.3.1.1.接入沟-概念层次
接入沟(或近用沟Access gap),1995年美国发布报告,提出了数字鸿沟,它使人认识到信息社会的结构化不平等。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指技术拥有者和技术缺乏者之间的差距。如你有智能手机,而我没有。美国学者Attewell将数字鸿沟分为两个层面:第一道数字鸿沟,电脑和互联网的接入存在的差距;第二道数字鸿沟,电脑和网络使用上存在的差距。接入沟属第一道鸿沟,使用沟属第二道鸿沟。
荷兰学者van Dijk把技术接入分成四种,第一种由于缺少兴趣,由于一种电脑的焦虑和对于新技术缺乏吸引力而导致的一种基本的数字经验的缺乏(mental access),就是精神接入上的一种差距。第二个层面叫物质接入(material access),就是电脑和网络连接的缺乏、设备的缺乏。第三种层面技能接入(skills access),就是不知道怎样使用电
脑或不知道上网或上了网也不知道该干啥。第四种使用接入(usage access),使用机会的缺乏,以及这些机会的不平等分布。 5.3.1.2.接入沟-国家层面
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国家政策也成为影响第一道数字鸿沟的最为显著的社会因素。
他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者,他提出:新技术不但没有消除不平等,反面会加剧社会不均。他的儿子丹·席勒进一步发展了他父亲的观点,在《数字资本主义》中,他认为在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当中不仅没有克服原有的贫富两极分化,反面产生了一种新的不平等,就是信息占有上的不平等,导致了信息化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数字鸿沟现象。
五年一个图。第二个图,
1995年美国互联网普及率9.24%
两张图让我们对于建立世界传播新秩序重拾信心
5.3.1.3.接入沟-个人层面 丹·席勒认为产生了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导致了数字鸿沟现象新的不平等出现:信息贫穷者和信息富有者间的不平等,或技术缺乏者和技术拥有者间的不平等。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不只在资本主义存在,在中国也存在,如中国网民人数2008年超过美国,为世界第一互联网大国,但互联网在中国网民的分布仍然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