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20:10: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阴可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主要从事岩石动力特性、特殊岩石基础计算和设计、岩质边坡和地下洞室稳定性、滑坡防治及埋入式抗滑结构、建构筑物质量检测技术及加固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先后负责主持国家、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主研各类重大、重点工程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5余篇被EI检索系统收录;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谢强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CSRME)会员,《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责任编辑。主要从事岩土力学基本理论、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路基路面工程等方向的研究。主持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十一五”子课题)1 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主研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重点工程科研项目1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EI检索系统收录;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1项,行业学会奖1项。
刘新荣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隧道与地下空间研究所所长、《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等,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土木工学科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稳定性、岩土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余篇。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重庆青年科技奖”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和“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胡岱文 (女
现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系主任、副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主要从事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岩土边坡工程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刘先珊 女
博士,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
岩土工程数值仿真计算以及裂隙岩体多场耦合研究与工程渗流控制等。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主研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重点工程科研项目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参与编写教材1部。
刘东燕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副校级干部、新疆石河子大学副校长(援疆3年)。国家特许注册岩土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专家组成员。主编、参编、主审教材及文集4部,《高等建筑教育》杂志主编。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理事;重庆市高等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边坡工程及地质灾害评价与监控等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纵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呈任原重庆建筑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和重庆大学教务处处长,校长处理,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管委会主任,现任重庆大学副校级领导、新疆石河子大学副校长(援疆至2011年7月)。1994始任硕士导师,到目前为止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
罗云菊 女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环境岩土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公路隧道病害及整治、地质环境工程的研究。主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7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6篇,其中1篇SCI期刊,4篇EI检索。获“重庆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是“重庆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奖教金”、 “重庆大学‘越众—中广核’奖教金一等奖”获得者。2006年参加于英国诺丁汉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IAEG2006),并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进行短期的学术交流。计划2010于美国作一年的访问学者。
白绍良
重庆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混凝土结构委员会(fib)抗震设计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工程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理论,结构非弹性二阶效应及稳定理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多项研究成果经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109名,博士后研究人员3人。参加和参与主持了国家设计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两次重大修订。
傅剑平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修订组成员,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混凝土结构及构件抗震性能、混凝土结构复杂受力区的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等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或参与主研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工程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EI检索系统收录。
王志军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堪萨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与构造、结构抗震和复杂结构的受力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科委项目2项、重庆市科委项目3项、重庆市建委项目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现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张川
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抗震性能、加固以及设计方法的研究。先后负责和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横向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4篇被EI检索系统收录;获得省部科技进步奖1项。 杨红
博士,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土木结构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钢筋混凝土基本性能、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以及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等。先后主持教育部、重庆市科研项目3项,参与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委、省市科研项目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核心检索10余篇。 魏巍
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性能、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部分条文修订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加编写专著三部。其中被EI核心检索2篇。
李英民
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建筑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高层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副主编。主要从事工程结构地震动输入、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等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研4项、主研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项、主研建设部项目2项、主研重庆市科委项目4项,参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编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肖明葵 女
肖明葵,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精品课程“理论力学”课程负责人。从事结构地震响应动力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研项目一项,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获得多项科研奖励。 曹晖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震抗震和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地方重点工程科研项目2项。参与主研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2篇被SCI核心收录,6篇被EI核心收录;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
夏洪流
夏洪流,副教授。主要从事结构抗震、结构分析与设计方向的研究。先后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建设部优秀设计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
刘立平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后备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含组合结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土-结构相互作用等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主研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项、地方科研项目1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6项。
姬淑艳 女
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基础理论与抗震构造、结构性能鉴定与维修加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工程结构的地震动输入问题研究”和“现代谱估计技术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获2005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0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龙渝川 博士,讲师
研究领域或方向:准脆性材料(混凝土、岩石等)损伤断裂机理、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非线
性分析、混凝土结构疲劳破坏机理等领域研究。
教育经历: 2002年7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1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8.2~至今,在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
科研成果及主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拱坝强震破损机理的仿真研究”(50909109)。迄今,已在《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Engineering Structures》、《工程力学》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论文6篇。
李正良
现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工程力学学报编委,重庆大学学报编委。先后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重点工程科研项目几十项,如重庆大剧院、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西电东送1000KV特高压输电塔、四川省投资集团大厦等的风洞试验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有60余篇被SCI、EI等三大检索系统检索。1994年获得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称号,1996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重庆市首届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先后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6项。
陈朝晖 女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或方向:结构风工程研究、结构系统可靠性与耐久性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灾害作用下结构的风险分析、结构非线性数值分析方法的研究
199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98年至今任职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4~2006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作访问学者,并担任助理研究员。
主持和主研的项目包括:“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项目、“973”重大项目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高技术应用部门发展项目以及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