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44: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已成为每位教师急切追求的目标,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并非易事,影响它的因素很多。笔者多年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此也有一定的体会。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更需要学习者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过程,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好数学。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反映数学事实的恰当情境,引导和组织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推理等活动中,在互相之间的交流中,对客观事物中蕴含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不断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方面缺乏锻炼,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特别是现在

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随便就能找到工作,他们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学好知识,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应该把一些纯数学问题转化为和他们生活有关数学的问题。例如,买衣服碰到的“打折问题”“银行利息、缴税问题”“电话、水电、煤气问题”“打的付费问题”等等。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而且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爱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第一,精心布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好奇心,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针对这一点,在进行教学时我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学生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而且还怀着急切的心情想知道答案,必然会积极思考,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升。

第二,多措并举,培养学习的兴趣点。

多媒体运用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而传统以黑板与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模式只能呈现静态的事物,如事物的变化过程、物体的运动等传统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恰能弥补这些不足,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探讨性。在《角和角的度量》这一节课当中,我将静态的数学概念用电脑动画进行展示。将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的过程展示出来,由此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平角与周角,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出角的动态定义以及平角周角的形成。整堂课下来,用时不多,教师讲解的也不多,但教学效果却很好。

第三,尊重学生,促成兴趣的结合点。

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做到“爱生如子”。尤其是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同学,教师更要以爱心去感化他们,理解、宽容、信任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既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对于那些不努力学习的学生要经常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多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促成学习兴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