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强化训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1:41: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二历史选修一 考点6:日本明治维新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日本社会中,“士”的构成包括 ( )

①将军 ②大名 ③商人 ④武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出现了新的因素。“新的因素”是指 A.农业耕地增加 B.手工业得到发展

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呼、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4、下列是生活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一名武士,他可能从事的活动有 ①在京都杀死一名平民,但没受惩罚②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经商 ③他参与了“尊王攘夷”活动④他被废除了佩刀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日本的武装倒幕中( )

A、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领导力量 B、中下级武士积极参加了斗争 C、明治政府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得以建立 6、《五条誓文》是 ( )

A.改革派的誓言 B.废除身份制度的法令 C.明治政府改革的施政纲领 D.规定必须效忠天皇的法令 7.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8、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9、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重要转折点是( ) A 、“黑船事件” B、 戊辰战争 C 、“大政奉还” D、 尊王攘夷 10. (2007上海历史)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11.(04江苏19)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

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07天津综)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3、明治维新中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提倡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14、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在于

A.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 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C.废除旧的封建体制 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 15、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 )

A、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 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 16、《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和魂汉才”反映了( )

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C、中国文明的日本化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17、马克思说的:“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时期的人为手段”是针对( )

A、明治政府的“废藩置县 ”措施 B、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措施 C、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措施 D、明治政府的“近代天皇”制度

18、明治维新诸措施中,能够体现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这一目的的有( )

①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③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④实行军事改革,建立新式的军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措施包括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②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③改进军事装备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日本明治维新后较之明治维新前的变化有( )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由半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国家;③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④资本主义文化完全取代了封建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08天津文综)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年份 180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 800 1050 1600 5425 人口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22、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

A.国家倡导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C.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

23、日本在近代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靠经济手段。其主要原因在于( )

①革命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②国内市场狭小 ③资源不足 ④农业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07海南历)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英国《权利法案》 25、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②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④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⑤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材料二 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1)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工业化起步与英国的主要不同之处。

材料三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3)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材料四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4)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枢轴,几百权利皆由来于此。”依此原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

材料二 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伊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