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6:43: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作者:姜楠

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年第14期

摘要:近年来,内部控制审计等学科逐渐引发理论及实务界重视,其根源来自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越发严重,如何解这一难题成为会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案例的剖析,试探寻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进而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案例

会计舞弊案件通常都会采用虚构财务报表等方式,营造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的假象,从而规避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1)南纺股份。2006—2010年合计虚构利润达3.44亿元,证监会因此对企业进行了50万元的处罚,并对其包括董事长、总经理、执行副总裁在内的相关人员作出了相应处罚。这五年中其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却连续出具无保留意见,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ST锐电。2015年伊始,*ST锐电便收到了证监会开出的罚单,理由是公司虚增2011年度利润2.78亿元。由韩俊良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期间,强制要求公司财务更改会计入账方式,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等不合规的方式虚增收入。最终,证监会决定给予该公司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以60万元的罚款,相关人员也分别受到了处罚,韩俊良被限制终身禁人证券市场。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1.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的失真表现为有意失真和无意失真。其中,有意失真是指会计人员主动或被动隐瞒事实,以欺诈的手段篡改财务会计信息的行为。而无意失真是由于财务人员疏忽或业务技能欠缺等导致会计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合,比如因为技术不熟练造成的账务记录错误、会计分录错误等。

2.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对企业自身造成危害。企业利益相关者通常是根据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其做出错误的决策。更严重的是随着造假的暴露,这种不良的印象将长期制约企业的发展。南纺股份在会计舞弊后虽积极改正,追本溯源,终在2012年扭亏为盈,躲过退市危机,但还是摆脱不了公众的质疑,公司面临巨大的信用危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对投资者的影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投资者对企业真实状况的掌握处于劣势地位,虚假的财务信息会蒙蔽投资者,使其做出错误的投资判断,遭受损失。同时,企业也可能因受到投资者的索赔,惹上官司。

(3)对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会计信息失真损害国家利益最直接的表现在于税收的大量流失。其次企业公开的情况不真实,会扰乱国家对经济形势的正确把控,严重的还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也会纵容违法事件的产生,例如滋生腐败等现象。

(4)对会计人员自身的危害。会计人员若不能在行使自己职权时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屈服于领导层的压力,严重的还会被追究相关刑事责任。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会计制度滞后

会计人员自身警醒意识的欠缺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会计人员刻意作假的行为是最不可原谅的。身为会计人员,从业之初就应确立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 此外,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滞后性显现,尤其是对新的经济业务缺乏相关规定,给了企业相当大的选择权利,其可利用这些会计制度上的盲点隐藏重要的会计事项,这就为会计造假提供了环境。

2.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此外,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监督机制分为企业内部自我监督和国家社会外部监督。从*ST锐电的案件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灵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韩俊良利用职权压制公司财务人员,而企业却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牵制,从而实现了会计造假。外部监督的缺失也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南纺股份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其造假期间连续5年出具无保留意见,无疑使外部监督变成一纸空谈。监督体系的不完整让企业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上钻了空子,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导致国家资产的流失。 3.造假成本过低

低廉的造假成本,高额的收益引发会计造假频发。我国最高60万元的罚款或者对个人市场禁入处罚,相比几亿或者几十亿的造假收益,惩罚力度明显过轻。美国对安然事件的处罚方式值得我国深思,作为欺诈的代价:①安然公司受到证交会5亿美元的罚款,股票退市;②造假者遭受牢狱之灾,CEO首当其冲被判24年监禁并罚款4500万美元:③安然的投资者获得了高达71.4亿美元的赔偿金;④造假帮凶的会计事务所成为了第一家被判有罪的事务所,宣布了破产;⑤对安然公司进行投资的银行被要求支付受害者高额的赔偿金;⑥美国针对安然事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更是出台了新的法律,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严加管理,加重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若能提高我国的造假成本,定能对企业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制度

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应该从源头控制,把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放在第一位,不论是思想素质还是职业素质都应多加关注。会计人员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了解最新的会计制度,提升会计技能,否则很可能会出现会计信息无意失真。财务人员提高道德素质才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途径。

国家应完善会计法律法规,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尤其是对会计人员违规操作和弄虚作假方面要有明确的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还要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界定,确认责任人的责任,严肃处理会计人员违法犯罪的案件,做到严抓严打,杜绝会计人员的侥幸心理。

2.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

企业应建立相应内部审计部门,防止会计人员相互串通舞弊,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损害企业长远的利益。同时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增加会计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督,防止以权谋私。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做到职权分离,相互制约。此外,还应与对应的外部监管部门相互配合。企业的外部监管部门主要是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等国家机关和一些银行、会计事务所等社会组织,他们对企业进行审查时必须坚持独立性的原则,对企业的审查必须保存公正客观,对任何形式的舞弊作假都要严肃处理。监督部门在监督企业的同时也要做好自身的监督工作,严格按照部门的规章制度来办事,这样才可以做到有效的监督,形成监督体系。 3.提高造假成本

造假成本低导致很多企业愿意冒险,所以必须提高造假成本。我们应该学习其他国家的制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变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制度。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的不仅要负经济责任,还要负刑事责任。不仅要追究造假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帮助造假者,或为造假提供便利者的责任。 (责任编辑:刘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