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0:00: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让爱扎根农村

我坚信:每一株草都会开花

南社中学 李维英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山村小学校长告诉孩子们说,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从此,山村孩子变得自信阳光,在县城参加作文比赛还获了一等奖。这个故事给我触动很大。

自九八年毕业分配到南中,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农村教学17载,平淡的岁月里演绎着精彩!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坚信:每一株草都会开花。

白云奉献给蓝天一片洁白,江河倾吐于大海一腔澎湃,我愿将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深深扎根于乡村沃土,让每一株草开出自己的花朵,让每个山村孩子尽享成长的欢乐、幸福。

一、不自卑,不浮躁——平凡中学会坚守

农村家长朴实的如一剖黄土,农村孩子纯真的似一株小草。作为班主任,我要让每个孩子都活的自尊自信,因为自尊使人高雅,自信使人坚强。

记得09年新生入学,我班有一名残疾学生,一天,他因身

-可编辑修改-

体不适没吃早饭,我急忙赶到宿舍看望,又带他到餐厅,帮他打饭。孩子吃得慢,我就静静地等着,吃完我又给孩子洗了碗筷。吃饭时,一位做饭的阿姨问我:这是你的孩子吗?我说:哦,不是。其实,我又何尝不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呢?我经常鼓励该同学,相信他不比别人差,孩子不再自卑,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家长每次见了我,总是感激的不知说啥好,我知足了。

我想,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扇门,我们只有找对钥匙,才能把学生的心门打开。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始终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因为学生就像麻雀,抓的太紧,死了;抓的太松,飞了。学生就像螺丝,松动一点点时,用手拧一下就好;松动的大了,就得用扳子,用力要适度,否则就会拧坏了。

我永远站在希望的田野上看待我的每一个学生,期待他们日有所获,月有所长!我班一女生身体较胖,许多学生嘲笑她,她曾有过辍学的念头,我时常鼓励她战胜自卑,用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孩子的心稳住了,家长也放了心!

世上本无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世上本无蠢材,只是放错了位置的天才。有一件小事令我终生难忘:班里一位学习好的学生病了,深夜,我冒着风雪陪他到医院看病。第二天,学生中传言:要是像小飞那样的差学生病了。老师还会如此热心吗?真让说中了。没几天,因下雪路滑,小飞将胳臂摔断了,又是晚上十点多,我推着车子把孩子送到医院,拍片、夹板、打石膏,一直熬到深夜一点多。这下,学生没话说了,心中充满了对

-可编辑修改-

老师的敬佩和信任。我时常告诫自己:面向全体,爱的天平千万别倾斜。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特长,我们要一视同仁,坚信每一株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平凡似山上的蒲公英(蒲公英:人生不在于飞

得多高、多远,关键要飞得快乐),但我从不自卑,我要用自己真挚的爱

滋润乡村孩子的心田,让我的孩子们也从不自卑。生活中,我是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学生生病时,我会在床头守候;变天时,我会提醒学生及时添加衣服。一个留守儿童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的班主任就像妈妈一样关爱我们,晚上,我的扣子掉了,李老师来到宿舍后和蔼地说:来,我帮你。看着老师一针一线的忙碌,我的眼睛湿润了,老师,您就是我们的妈妈!”

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不进城,我想:如果老师都进了城,那村里的孩子谁来教啊?面对城市优越的环境,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能浮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让每个乡村孩子开出自己的花朵。

二、不放弃,不抛弃——困境中懂得坚忍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我的工作信条,我不会因学生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的差异而歧视谁、偏爱谁。因为孩子就是家庭的百分之百,我们应面向每一个学生,绝不放弃一个。

爱是一种宽容。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只有时刻把准学生的脉,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教育学生

-可编辑修改-

我们要有“耐心”和“细心”。记得那是05年的冬天,班里一学生上课经常走神,我课下与学生交心谈心,又利用周末到该生家里家访,原来该生的父母在化工厂上班,孩子每天一个人在家,有时父母晚上上夜班,孩子就偷偷去上网。我想:这不全是孩子的错,从此我对孩子的生活更加关心,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轻轻的抚摸,孩子变了,变得懂事爱学习了。

爱是一种责任。多少次,为了备好一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好几遍;多少次,为了不耽误学生一节课,我忍着膝盖的疼痛,硬是咬着牙扶着栏杆走进教室;多少次,为了寻回一个赌气逃学的孩子,我焦急地跑遍大街小巷……

记得初二那年,我班一学生因父母离异,情绪低落,我多次找孩子谈心,孩子哭着说,“我不想让爸爸妈妈离婚……”我说,“以后老师就是你的妈妈,有什么事就告诉老师,我一定会帮你解决的。”孩子点了点头。蓦然间,我明白了自己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

爱是一种坚持。农村学生生源差,底子薄,在南中工作16年,当了16年班主任,并带两个班的语文。每天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初二学生逆反心理较强,我通过班干部会、主题班会、民主生活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经常与后进生交心谈心,与学困生将心比心,经常给学生打气加油。因为人就像自行车带一样,需要不断打气才能不断前行。我认为,事无巨细,教育学生要从每一天每一件小事做起。

-可编辑修改-

我们知道,现在的90后大都娇生惯养,让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尤为重要。我召开了一次“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在发言中,一女生这样哭着说道:“母亲虽生育了我,但却是奶奶把我养大成人,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奶奶的养育之恩,不辜负奶奶对我的期望。”整个班会中,我不时听到许多孩子动情的啜泣声,我眼中也不由闪着晶莹的泪花。我深深地意识到: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次“爱的教育”胜过千万次枯燥的说教。

三、不满足,不服输——平淡中不断追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我们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成才成功。

在教学中,我力争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永不满足,从不服输。初三进入冲刺阶段,学习成为学生的头等大事。我想方设法提高孩子们的成绩。

第一,在每次考完试后,我让每个学生制订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包括赶超对象及各科分数、总分),制成表格,贴在教室墙上。我在后面写上寄语:三载拼搏竞风流,团结一心铸辉煌。

第二,学习中的困惑及时解决,才能不断进步。我组织我班师生定期召开民主生活座谈会,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平等对话。最后,由学委把学生的各科困惑汇总后交给老师,老师再对症下药。我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想尽一切办法,让困惑得到解

-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