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13:54: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2600010

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学 B 课程英文名称: Psychology B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总 学 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总 学 分:2学分

适用专业:音乐学专业(音乐舞蹈教育方向)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音乐舞蹈教育方向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教育学》是阐述教育知识,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教育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习和理解教育类课程的基础,也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中学教育所必需的教育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使学生通晓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并能够有意识地把教育和教学工作建立在教育学基础之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清楚教师的职业要求、权利与义务和专业化成长过程,明确教师的职责和学习教育学的必要性,为学生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任务、过程、原则、方法、组织形式、评价,以及德育,班主任工作等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认识,明确教师的历史使命和职责,培养对教育事业的感情,增强工作的自觉性、责任心,养成做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以及组织、指导教育活动的方法、技能;初步掌握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学习教育研究的方法,为从事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先修课程:《心理学》;

1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音乐教学法》。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绪 论

(一)教学内容: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二)基本要求:

1.了解什么是教育学,以及教育学产生和发展情况。

2.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阶段;学习教育学是掌握教育规律的有效途径。 2.难点:教育学产生和发展四阶段中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四)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一)教学内容:

1.教育的概念及教育的本质属性。 2.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二)基本要求:

1.识记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和教育的本质。 2.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

3.分析教育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要素、教育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2.难点: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产生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 (四)学时安排:2学时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1.人的发展及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2.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基本要求:

1.掌握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能分析各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

2.掌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的原因及其条件。

3.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难点:环境、遗传、教育、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辨证统一性。 (四)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及教育的社会功能。 2.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二)基本要求:

1.理解教育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2.认识教育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 2.难点:教育与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学时安排:2学时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教学内容:

1.教育目的概述及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基本要求:

1.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

2.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制约性。 3.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掌握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2.难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四)学时安排:2学时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一)教学内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