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9 4:24: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12.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3.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 )。 A.产业革命 B.思想革命 C.政治革命 D.经济革命

1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16.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

17.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是( ) A.改造自然 B.适应自然 C.制造工具 D.控制自然 18.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 ) 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

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

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D.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20.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21.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22.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

2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24.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25.社会存在是( )

A.社会环境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27.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A.人和人的关系 B.人与工具的关系 C.物和物的关系 D.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28.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 ) A.国家元首 B.意识形态 C.国家政权 D.政党

29.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C.人是符号动物 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0.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31.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

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国体和政体 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 32.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

A.阶级妥协的结果 B.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 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D.使用暴力的结果 33.生产关系的根本内容是( )

A.分配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参加生产劳动与否

1.B 2.C 3.B 4.C 5.D 6.D 7.A 8.A 9.A 10.C 11.B 12.D 13.C 14.B 15.C 16.D 17. C 18. C 19.A 20.A 21.D 22.A 23. A 24.C 25.B 26.B 27. D 28.C 29.D 30.C 31. A 32.C 33.B]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

A.没有研究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 C.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D.忽视了历史人物的社会作用 2.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 ( ) A.—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B.人们能动创造的过程 C.社会主体自我认识的过程

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决定 3.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 A.政治学 B.文学 C.道德 D.修辞学 4.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包括(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 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E.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有( ) A.一切按群众的意愿办事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满足群众的一切眼前利益 D.一切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 E.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杰出入物的历史作用表现在( ) A.能决定历史发展趋势 B.能改造历史发展规律

C.能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D.在斗争中起核心作用

E.对社会发展起某种促进和推动作用 7.下列各项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有(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E.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劳动创造了人”的基本根据是( ) A.劳动使人们结成了社会关系

B.劳动创造了生产工具并使猿手变成了人手 C.劳动推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D.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以形成 E.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9.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多创造的生产力 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1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为( )

A.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E.社会意识是人天生就有的

11.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在于 ( )

A.前者是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后者不是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 B.前者是某一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后是同一社会制度的部分质变 C.前者的发动者是被统治阶级,后者的发动者是统治阶级 D.前者一般都是暴力的形式,后者一般是非暴力的形式

E.前者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后者是同一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 12.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 )

A.人的自我价值 B.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C.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D.人的社会价值 E.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13.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 )

A.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唯心史观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唯心史观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参考答案:1.BC 2.ABCD 3.A BC 4.ABCDE 5.BE 6.CDE 7. ACE 8. ABCDE 9. ABD 10.ABCD 11.BCDE 12.AD 13. ABCD]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3、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2.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3.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4.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5.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6.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7.“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8.“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9.人既是社会的自然前提,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10.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11.社会规律是客观的,因而它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12.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金钱关系。 四、论述题

1.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试用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

4.根据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的一致性。 5.运用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五、材料分析题

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不同思想家有不同理解。

材料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马克思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1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对材料2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资本主义萌芽于( )

A.14世纪 B.14世纪末15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