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37: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考试须知: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第Ⅰ卷7页,单选共60题,占60分;第Ⅱ卷3页,综合题共5题,共 4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60分)

(本大题有60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选对得1分,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图1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1~3题。 1.Y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2和图3并回答4~5题。

4.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5.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2004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并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这一结果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继续领跑世界。回答6~7题。

6.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农业技术 7.从材料的分析可知,我国推广超级高产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是( )

A.提高粮食总产量 B.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C.发展农业技术 D.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读右图4回答8~10题。

8.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 )

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9.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 )

A.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

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

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 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 10.下列工业地域中,可作为曲线B所示工业的典型代表的是( )

A.德国鲁尔区 B.日本神户 C.中国攀枝花 D.美国“硅谷”

右图是铁路、水运、公路、管道四种运输方式的示意图,回答 11~12题。

11.表示水运运输方式的是( )

A.X B.Y C.Z D.W 12.宜采用铁路运输的距离区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04年12月30日,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结合下图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14.“西气东输”管道的开通,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有( )

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B.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电子等工业的发展 C.提供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D.解决西部能源紧张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据此回答15~17题。 15.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

A.降低燃油消费 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民出行 D.节省城市用地 16.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运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17.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图7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7回答18~20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 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 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 D.图中的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 19.该生态园( )

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B.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C.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 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0.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 )

①庞大的人口数量 ②生态恶化 ③资源超常规利用 ④经济超常规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转变图,据图回答21~23题。

人口转变曲线示意图

21.在①②③④四点中,能代表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期间世界人口增长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十五”计划中要求我国人口控制在13.3亿,我国应采取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