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9:25: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原复习攻略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最鲜明特征 P11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是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P46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3.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P108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1.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4.价值规律的作用 P156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作用:
1.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5.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P32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多样化的世界是有统一的本原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P62
一个人的经验,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哪种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但是人不能事事都靠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来自于间接经验。
7.人创造历史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P122
1. 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2.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3.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8.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流通 P173 P183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
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的流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过程。
9.劳动生产力和价值量的关系 P154
劳动生产力水平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10.资本主义在当代产生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P226 原因:
1.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2.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 3.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4. 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质:
1.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
用的结果。
2.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11.2个必然,2个决不会 P288
2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客观必然性)
2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P264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 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3. 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 3.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13.哲♂学的基本问题 P22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 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
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4.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P26
1.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158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2. 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3. 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6.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P140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7.辩证否定观 P44
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
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
起来的。
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
留其积极因素。
18.真理的客观性 P74
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但是真理的形式又是主观的,通过人的思维表现出来。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19.劳动创造价值 P153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