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一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23:56: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之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也) ——《烛之武退秦师》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 ——《荆轲刺秦王》 (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 ——《荆轲刺秦王》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也)——《鸿门宴》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 ——《鸿门宴》

(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 ——《鸿门宴》 (7)亚父者,范增也(??者,??也) ——《鸿门宴》 (8)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鸿门宴》 (9)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 (1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鸿门宴》

(1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 ——《鸿门宴》 二、状语后置(又叫介词结构后置或介宾短语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 ——《烛之武退秦师》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应“于郑伯言”) ——《烛之武退秦师》 ③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 ——《烛之武退秦师》

④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 ——《荆轲刺秦王》 ⑤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荆轲刺秦王》

⑥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 ——《荆轲刺秦王》 ⑦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 ——《荆轲刺秦王》

⑧嘉为(之)先言于秦王(应“于秦王先言”) ——《荆轲刺秦王》 ⑨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 ——《荆轲刺秦王》 ⑩贪于财货(应“于财货贪”) ——《鸿门宴》 ⑾具告以事(应“以事具告”) ——《鸿门宴》

⑿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应“以沛公言具”) ——《鸿门宴》 ⒀长于臣(应“于臣长”) ——《鸿门宴》

⒁得复见将军于此(应“于此得复见将军”) ——《鸿门宴》 三、宾语前置

①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

②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 ——《荆轲刺秦王》

③籍何以至此(应“以何”) ——《鸿门宴》 ④大王来何操(应“操何”) ——《鸿门宴》

⑤沛公安在(应“在安”) ——《鸿门宴》 ⑥客何为者(应“为何”) ——《鸿门宴》 四、定语后置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 ——《荆轲刺秦王》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宾客) ——《荆轲刺秦王》

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 ——《荆轲刺秦王》 五、被动句

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荆轲刺秦王》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 ——《荆轲刺秦王》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鸿门宴》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鸿门宴》 六、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 ③(烛之武)许之 ——《烛之武退秦师》 ④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曰:?? ——《烛之武退秦师》 ⑤敢以(之)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

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 ⑦(秦伯)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 ⑧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荆轲刺秦王》 ⑨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 ——《荆轲刺秦王》 ⑩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 ——《荆轲刺秦王》 ⑾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 ——《荆轲刺秦王》 ⑿今闻(秦)购将军之首(省略宾语) ——《荆轲刺秦王》

⒀每念(之)常痛于骨髓(省略宾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一事)——《荆轲刺秦王》

⒁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 ——《荆轲刺秦王》 ⒂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往)(介词宾语和谓语) ——《荆轲刺秦王》 ⒃待吾客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荆轲刺秦王》 ⒄皆陈(于)殿下 ——《荆轲刺秦王》

⒅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省略宾语) ——《荆轲刺秦王》 ⒆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荆轲刺秦王》 ⒇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

21比(于)诸侯之列 ——《荆轲刺秦王》 22为(吾)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

23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鸿门宴》 24毋从(之)俱死也 ——《鸿门宴》

25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 ——《鸿门宴》 26则与(之)一生彘肩 ——《鸿门宴》

27竖子不足与(之)谋! ——《鸿门宴》 28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鸿门宴》

29加彘肩(于盾)上 ——《鸿门宴》 30沛公军(于)霸上 ——《鸿门宴》

31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鸿门宴》 32卫士仆(于)地 ——《鸿门宴》

33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鸿门宴》 34毋从(其)俱死也 ——《鸿门宴》

35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鸿门宴》

36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七、固定结构

(1)失其所与(结交的同盟者)“所“字结构形式:所+动词 ——《烛之武退秦

师》

(2)将奈何(“奈何”,可译为“怎么办”) ——《荆轲刺秦王》 (3)岂可得哉(“岂??哉”,表反问,“怎么??呢”) ——《荆轲刺秦王》 (4)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 ——《荆轲刺秦王》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没有??用来) ——《荆轲刺秦王》 (6)孰与君少长(“??孰与??”, “??比较??哪一个??”) ——《鸿门宴》

(7)何辞为(“何??为”,反问句,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鸿门宴》

(8)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 ——《鸿门宴》 八、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3.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5.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6. 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7.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8.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9.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10.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1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12.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3.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14.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15.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九、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日夜,名词作状语,在白天在夜里 3.函封之 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4.发尽上指冠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5.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于是项伯复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