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重点笔记(1-6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4:21: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笔记1

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3、普遍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想象等。

5、情绪和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7、需要: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8、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9、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

10、人格:(个性)批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1、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约的作用。

12、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识记):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动植物和植物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像环节动物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索,它们只具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它们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对事物外部的整体加以认识了;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客观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似的机械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心理上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这种主观映象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应该把心理和物质对立起来,不能混淆,否则会犯唯心主义或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 14、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1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心理是在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15、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领会):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 16、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7、学派的纷争代表人物(识记):

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钠——研究化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内省的方法

行为主义学派——美·华生——环境决定论观点——抛开意识,探索刺激和反应(S-R)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派——德·魏特海墨——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完形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和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不仅注重对意识的研究,而且开始了对无意识研究(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 18、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领会):

人本主义心理学——美·罗杰斯·马斯洛——人格方面的研究——心理学的第三势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19、研究心理学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辩证发展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0、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和方法。 2、调查法: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来分析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口头-访谈 问卷-回卷法

3、个案法:对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

4、实验法: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和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自变量: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

因变量:(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控制变量:除自变量之外的一切能够对被试者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

例:研究不同的对记忆效果影响的记忆 记忆方法——因变量 记忆效果——自变量 记忆材料、性别年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环境——控制变量 21、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的定义(识记):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 22、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脑N:12对(有感觉的,有运动的,有混合的) 脊N:31对,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运动。

2

自主NS:(一般不受意识支配) 交感:唤醒有机体,调节有机体能量。

副交感: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平衡 23、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脊髓、脑干、间脑、小脑(识记): 中枢NS是指大量的NC集中的地区 脊髓 大脑 中枢NS最低的中枢 外周NS的脊N胞体、构成

NF

脑干:脑的最古老部位 延脑 脑桥 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等胜利活动的主要机构 中脑

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脑桥——NF上下行的通道,也是联系大脑与小脑以及两个小脑半球之间的NF的通道 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许多散在的N核团和上下行NF的交织构成是调节瞳孔与觉醒的N结构使集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间脑: 丘脑:控制睡眠和觉醒中起重要作用。

下丘脑:调节内脏器官和内分泌S的活动,激活情绪。 小脑: 保持身体平衡,调节紧张度,实现没有意和不随意运动的机构。 24、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识记): 大脑 大脑皮层指外层聚集的N细胞体

大脑白质指内部是髓鞘化了的NF

几个裂缝 中央裂:把两个半球分开的裂缝 核裂:大脑与小脑分开 外侧裂:左右两侧的裂缝

25、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领会):(称单侧化)

右利手 左半球:①言语功能占优势②概念形成③逻辑推理④数学运算等

右半球:①不需言语参加的②空间知觉③形象思维④音乐⑤美术⑥情绪表达⑦识别能力占优势

左利手 有的和右利手相反,有的则没有单侧化现象 若又利手的人左半球损伤,则言语功能障碍而且难以在右半球再建言语中枢 布洛卡区: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损伤——运动性失语(表达性失语) 法·布洛卡

3

割裂脑实验:右利手 左半球——言语功能优势 美·斯佩里

右半秋——空间知觉优势

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垂体腺、甲状腺(识记):

(一)垂体腺:受丘脑控制 垂体前叶:影响生长速度、生长持续时间,并影响其它腺体活动。 垂体后叶:控制泌尿、血压,影响分娩,乳汁分泌。

(二)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类固醇,对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绪行为有重要影响。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与自主NS中交感NS活动所引起的现象类似。 26、兴奋和意志: 神经活动基本过程 兴奋:N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活动状态转为活动或较强状态。 抑制:N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强活动状态转为静息或较弱状态。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27、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机体在NS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N通路。由感受器、传入N、反射中枢、传出N、效应器组成。

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N中枢,使N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28、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研究将无关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多项结合后形成的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斯金纳研究的对动物所进行的某种活动或操作的奖励。

29、第一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0、知觉的种类(识记)(领会): 物体知觉:对物体的知觉 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 1、对物体的知觉:

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距离知觉(深度知觉):判断远近距离的知觉。

4

双眼视觉: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是判断远近的主要据。 相对运动时,近物移动快,远物移动慢;(立体电影,立体摄影。) 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生物钟: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机体外部行为节律性的变化。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似动现象(动景现象)(/现象):物体在空间中并没位移。(电影、霓虹灯动感、路牌广告中画面变化)却被知觉为变动。 2、社会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外表、言谈、举止、表情。影响因素: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光圈效应)、定势效应、投射效应。 角色知觉:自我、他人、角色、人际 人际知觉: 自我知觉:

31、特殊的知觉现象: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不正确知觉。 几何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等重的棉和铁。

方位错觉:飞行在海上易产生倒飞现象(不是幻觉)。 运动错觉:对比错觉,时间错觉。

幻觉:虚幻的,不正常的知觉,。“无中生有”、“无意想象”。 32、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概念:①整体的反应;个别属性的反应。②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个别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影响因素:③受知识、经验的影响;受刺激

物的性质影响。

表象的这种特性使它发挥了从知觉到思维的桥梁作用。还是思维的感性依托,它给想象提供情报素材。

33、记忆的定义(识记):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人心理发展的奠基石。 34、记忆的种类(领会): 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的记忆。 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的事件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对语词概括的多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35、记忆的过程(领会):

识记: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按目的性分 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