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4:39: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用
18.有学者认为,由于没有彻底改革农业制度,原有耕地的产量还是上不去。苏联的严冬气候也不适于玉米种植,部分地区干旱引发了严重的粮荒,国家不得不动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这年,还实行了类似余粮收集制的计划收购办法。与材料中“改革”相关的是 A.加强指令计划,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C.建立家庭农场,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
B.推广玉米种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D.降低收购粮价,引发了经济政治危机
19.“两个挂钩一个固定”的积极效果是,有利于世界市场的稳定有序。但美元的核心地位使各国在国际贸易中都使用美元作为结算手段,各国货币储备也都选择美元。这势必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增多。这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国币值的稳定坚挺,这就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此材料反映了 A.二战后的金融体系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B.一国的货币很难长期承担国际货币的作用 C.通过“两个挂钩”体系世界经济得到了恢复 D.战后形成的金融体系直接导致美国贸易逆差 “看似快速无序的笔触,贴近生活的选题,瞬间变化的色彩和精致的构图让绘画彻底的从从前刻板的学院派式风格中解脱出来。是一种更贴近生活的艺术形式。”下列哪一作品能体现该特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23题各14分,第24、25题各10分。
21.(12分)徽商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的总称,它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商帮,曾雄踞华夏商界达三百年之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邑(婺源)习俗每喜远商异地,岂果轻弃其乡哉!亦以山多田寡,耕种为难,而苦志读书者又不可多得。是以挟谋生之策,成远游之风,南北东西,本难悉数。而始而经商继而遂家者,则有迁清江浦、湖南、广西、成都、金陵、繁昌、桐城、蔡田等处。
——婺源《碴煌洪氏统宗谱》卷59
材料二 邑中商业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在昔盐业尤兴盛焉。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彼时盐业集中淮扬,全国金融几可操纵。致富较易,故多以此起家。席丰履厚,闾里相望。其上焉者,
文档
实用
在扬则盛馆舍,招宾客,修饰文采;在歙则扩祠宇,置义田,敬宗睦族,收贫乏。下焉者,则但侈服御居处声色玩好之奉,穷奢极靡,以相矜炫已耳。
——《歙县志》卷1《舆地志 风土》
材料三 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时代,当在有明中叶。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徽郡大姓,如汪、程、江、洪、潘、郑、黄、许诸氏,扬州莫不有之,大略皆因流寓而著籍者是也。……清代盐商歙县人汪应庚除重建平山堂外,还斥巨资修建西园、平楼、蜀冈万松亭等园林和亭台建筑设施。乾隆二年,盐商祁门人马曰琯一人独捐2400两白银疏浚扬州广渠门至便益门的街道;扬州康山南河下至钞关北地势低洼,街衢易积水,歙县大盐商鲍志道更是独立出资为其易砖为石,铺垫了石板路面,还斥资修造了虹桥等等。……在扬州的徽州盐商周围,集结了大批学者和文人,明代休宁商人汪新经商于扬州,既雄于赀又以文雅游扬缙绅间,芝城姜公、金公辈名儒巨卿皆与公交欢。
——摘编自卞利《无徽不成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婺源徽商兴起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徽商的商业地位,并据徽商资本的流向指出其本质。(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徽商对扬州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徽商与城市发展的关系。(2分))
22.(14分)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 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文档
实用
材料三 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材料四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新的国家观念。(4分)
(2)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民族主义的。(3分)
(3)据材料四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理解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指出近代中国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及其思想原动力。(3分)
23.(14分)冷战结束后,对于当今世界格局的类型,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两极格局之下,两极之外的任何其他大国更换门庭均不影响格局的正常运转;在多极格局下,任何两极的结盟势必打破原有力量均势;而在单极格局下,任何可能的国家联盟都无法同唯一的一极相匹敌,各大国往往既无实力也无意愿同唯一的一极进行对抗。无论在哪种格局下,只要世界能够维持大体的和平与稳定(不包括小规模冲突或局部战争),那么,该格局就是一个正在有效运转的格局。
——周绍雪《美国的实力与单极世界》 材料二 2009年2月,在第4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拜登承诺将同布什政府的单边政策决裂。美国意图建立由它主导的单极世界,坚持推行实力强权政策,为了谋求霸权,不惜毁弃
文档
实用
和践踏国际条约和协议,把自己凌驾于联合国之上,无视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其形象和声望下降。作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金融机构遭受重创,世界看清了美国是如何将风险转移到国外,如何兵不血刃地掠夺享用了全世界的资源,然后不负责任地把经济危机推向别人的,这使得美国的国际信誉、美国制度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近年来,一批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张国清《试论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不同类型世界格局的共同特征。与单极格局相比,其他两类格局的共同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格局变动的根源。(4分))
(2)运用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与当今世界格局”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改易风俗是戊戌变法留给中华文明的一笔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在时呈的奏议中曾不止一次地提及“易服”。他认为“王者改制,必易服色”。中国“守旧者固结甚深,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这种近乎形式主义的看法背后,却有其深刻的道理。中国以礼教立国,服饰不仅仅是民族的外观,而带有深刻的礼的烙印,从服饰上映衬出来的是特权、等级和道德信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仍以“易服”为例,当时戊戌变法已进入攻坚阶段,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已呈白热化状态。改革有很多工作要做,维新派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战线”,变法大业更离不开强大的社会群众基础做后盾。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且不说从审美角度上看,当时的人们是否能够接受,就是从更换服装的费用上来说,很多家庭也是一时难以负担的,所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维新变法时期为什么主张易服?(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易服受到抵制的原因及影响。(5分)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