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研究报告总结归纳的撰写格式及要求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37: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附件3: 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及要求 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形式会因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有其基本规律和撰写的格式要求。阶段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课题名称: 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课题名称要能确切地反映研究的目标、内容、对象、变量关系、方法。 二、课题的提出: 课题的提出也叫课题的确立。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包括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说明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趋势以及本课题研究的先进性和创造性。 3、课题的理论依据。课题采取何种教育理论做支撑。 4、课题的实践依据,即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分析研究人员、实验教师的知识结构、科研水平、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另一方面要分析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硬件、软件环境及投入的实验经费、时间等)。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课题的界定是对题目中的主要概念做出界定,对术语做出解释。 理论假设是简述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即由于A达成了B。 四、课题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研究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五、研究内容: 即选择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研究。 六、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要说明选择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进行研究,即研究对象的年级要明确。 七、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要根据课题特点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 八、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这部分是阶段性研究报告的重点,对研究最具说服力。包括研究的基本策略,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具体措施。 九、研究结果: 主要是概述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或收获。这一部分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阐明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并分析和评价研究的结果和意义。在这里可以阐述个人对研究的结果的见解或观点。 十、问题与思考: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对研究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出或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十一、研究预期: 通过几个阶段的研究,将取得哪些方面的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论文、专着、物化成果(包括典型课例、课件、资源等)。注意研究课题不同,预期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 中期研究报告 一、研究概述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纵观人类教育的发展史,每一项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都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而看不到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 我校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都停留在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一阶段,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情境,或把课外的资料通过课件在课堂上呈现等等,但学生依然是知识的被灌输者,教师依然是知识的施与者,没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也就是说是一种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的最初步的形态。另外,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我校地处城乡之间,属于城乡插花地区,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学生的素质较差,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是靠卖菜、拖三轮车为生。家庭条件差、家长无文化,他们整天忙着为维持生活而起早抹黑四处奔波,根本没有时间过问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谈不上辅导学生,虽然有部分家长在洪城大市场做生意,家庭条件好,有电脑有互联网,但他们为了做生意有的一个月也难见孩子一面,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根本没有办法去教育子女。加上学校教学还处在一种传统教学模式,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因此,学生的眼界不开阔、知识面狭小、生活枯燥、作文水平提不高。而在国内对城乡插花地区的教育研究的甚少,而利用信息资源与作文教学应用研究的就更少。因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为了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知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出了《信息资源在小学写作教学的应用与研究》这一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的子课题。通过信息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指导学生利用信息资源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

生作文水平。

1、强化理论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然是革命,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我校为提高教师理论知识做了以下工作:(1)、组织教师外出听课。一方面舍得投入,把教师带出武进学习经验,每学期课题组都有三四人次赴外地听课学习。另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第三,积极参加南昌市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2)邀请专家、上级领导作讲座,了解教改动态,了解先进的经验。(3)要求教师从网上学习理论经验,参与网上论坛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增进横向交流。理论学习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结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尤其是集中学习,更讲究其高效性及活动意义。分散学习也要保质保量,要求写好个人心得,

学校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督促。

2、组织各类培训。要求课题组成员成为落实各类培训的先行者。2005年1月,组织老师进行行动研究课题培训;2005年3-6月,组织青年教师,特别是课题组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培训;2005年6月进行“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培训”;2006

年5月,进行“如何撰写案例反思与教案一得培训”。

3、坚持例会制。

在一年多的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例会制。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安排课务时就有意识地安排一节课,让课题组老师每周有共同的一节空课,以很好地参加好每两周一次的例会活动。活动定人定时定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传达会议精神的、有介绍外出体会的、有学习先进文章的、有组织观看优秀课录像的、有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等等,不能说每次活动都效果显着,但一年多来踏踏实实地开展,确实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实验教师素质的一定程度的

提高! 4、撰写研究性文章。

要求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每月写好一篇研究性文章,并由学校组织,择优参加各级各类电教论文的、案例的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一年多来,教师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或各级各类杂志上获奖和发表的文章有近四十篇。说明了课题组的教师善于总结、勤于反思、乐于

笔耕,这是一种非常科学而认真的科研态度。

二、??? 阶段成果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全校师生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进行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学校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取得了

一些阶段性成果。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