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以“和”为目标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2:33: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子以“和”为目标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作者:林鲁生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16期

摘要:文章着重探讨了孔子以“和”为目标的中庸管理思想,将其中蕴含的管理价值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古为今用,对提高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和文化、提高企业的柔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孔子;“和为贵”;“中庸之道”;现代企业管理

一、孔子“和”的理念与管理方法论

(一)以“和”为目标的管理思想

“和”是孔子管理思想的基石,按《论语》的记述,“和”的意义应该是调和、和谐、协调。孔子曰:“和者,天下者达道也。”,可见,孔子把“和”看作是天地人万物生成发展根本之道,他认为,要人人合理行为,使行为合理化、规范化,使社会人际有序化,就应该努力建立多样性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即“和而不同”。所以孔子认为,“和”是管理活动的最佳境界,“和”的思维方法,能系统地协调人际关系,使社会、组织呈现和谐之态。孔子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点,表明他取和去同等坚定理念,看到了客观事物及认识主张既差别存在又和谐共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他批判一言丧邦,并把下属对上级曲意逢迎、随声附和,甚至同流合污的行径,都视为“同而不和”。他提出“和为贵”,主张“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四海之内皆兄弟”,不拉山头,不搞小集团。他认为实现“和”的方法,应采取“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即“中庸之道”可以实现和谐与统一。

孔子的“和”,并不是否认矛盾,消除矛盾,而是追求对立面的同统一、协调,是一种理想的稳定状态。孔子强调中和,并不是反对竞争。“他即主张“和为贵”,又主张竞争。首先“和”是有原则的“和”,其次是以“和”为主,以竞争为辅。“和”是目的,竞争是手段,正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取得和,才提出“和而不同”。

孔子“和”的理念既看到事物的和谐统一,又看到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所以“和”,是既讲原则又讲团结,是在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和谐。 (二)以中庸为手段的管理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子的“中庸”理念是他管理思想哲学的哲学基础。孔子的中庸观要义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过犹不及”,也就是主张执中以致和,无过无不及,使矛盾双方达到和谐统一。他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也,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认为中庸是实现和的最好的方法,要正确掌握事物发展的“度”。既不偏,也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在《论语·子路》篇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就是说过度与不足是两个极端状态,它们都背离了“中”。显然,孔子是在告诉我们,在过度、不足和中正三种状态中,过度和不足都不可取,中正才是理想的合理状态。 “过犹不及”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质与量的辩证关系,亦即度、量的观念。过与不足构成事物的两端,中是过与不足的联结点和分界点,就是我们所谓的“度”。取其中之意就是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火候,注意分寸,适可而止,即提醒人们要注意“度”,要注意“无过无不及”。在《论语》中,孔子不仅把中庸当作道德的最高原则,而且把其当作万物的最高原则,中庸思想也体现在孔子思想言行的各个方面:如在处事接物上,提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在管理政事,对待民众方面,要“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在教育观方面,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与人交往时,要做到“和而不同”,“周而不比”,“衿而不争,群而不党”。

“中庸”思想的基本内涵有两条:一是客观承认不同,承认矛盾着的两个对立面,如阴阳、天人、义利、经权等;二是不同的事物通过“中”的把握,可以和谐地、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孔子的中庸思想,阐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度”的理论,是辩证的思维方法,它要求我们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应不拘一格,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实事求是的精神,力求达到“恰如其分“的境界,最终实现和谐统一。 (三)“经权合一”的权变管理

“经权合一观”是中庸思想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方法论,它要求管理者一方面要把握永恒不变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在这里,“经”指的是管理的基本原则、义理和法则等,“权”指的是管理技巧和管理艺术,前者体现管理的原则性,后者体现管理的灵活性。孔子还认为,只有“经”与“权”相结合,才能进行的管理活动。具体说来,“经权合一”要做到:一要适其时,二要取其中。

适其时之意就是说管理者要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时光不断前进,人也应该与时俱进,要审时度势,灵活处置。真正达到中道,就必须合时宜,就必须权变,就必须讲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矛盾区别对待。《论语·子罕》载:“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表现出孔子适时应变的积极态度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想。这种“权变”的管理思想与20世纪7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卢桑斯提出的权变管理理论相吻合,具有超国度的世界性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和”的理念及中庸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一)“和”的理念与现代企业管理

以“和”为目标的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提倡上下之间形成和衷共济,团结一致人际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和为贵”能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和冲突,加强团结和增强凝聚力。实现“和为贵”要建立在理解、尊重、信任和沟通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企业中运用“和”的理念进行管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一是协调好高层管理者与各级管理者的关系,达到“和而不同”;这里所谓的‘和’,是既讲原则又讲团结,是在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和谐;所谓‘同’则是盲从附和,一团和气。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不能仅仅为了“同”而采取随波逐流,事事同意的从众现象,使自己的真实想法受到压抑,更不能宁愿“牺牲”自己的见解而看风使舵曲意逢迎上级。做为领导者应有谦逊诚信的品德和民主平等的作风,尊重下属,虚心听取不同意见,营造一种自由发言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和谐“创造更好的条件。

2.二是协调好管理者与作业人员的关系,达到“和无寡”;作为管理者应给自己准确定位,管理者既不是牧羊犬,也不是牧羊人,而是“领头羊”。要以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人本主义伦理思想为指导,处处关心职工,主动联系群众,加强上下沟通,消除鸿沟,善于在物质和精神上关心体恤职工,从而赢得员工的信任和尊敬,带领员工朝既定的目标前进,形成孔子所说的“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和谐有序的局面。

3.三是协调好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必须适应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技术环境等外部客观环境, 取得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融合。首先要有顾客利益至上的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协调好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声誉,协调好与政府、社团等方面的社会关系,取得政府和社会的信任与支持;最后,还要与外部企业要形成一种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双赢关系。

(二)“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

孔子的中庸哲理,讲的是“无过不及”。其实质在于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度”的问题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当中。

1.决策要适度:决策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而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度则是正确决策的基础。这就要求管理者既不能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在决策时不问市场需求,不顾客观条件,盲目上马,一拥而上,这种决策无度的结果造成生产过剩,生产力闲置,给企业造成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