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的民俗文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7 18:17: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枣庄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古滕国、古薛国、墨子、孟尝君、毛遂、匡衡、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成为枣庄文化形象的代表。柳琴戏、山东快书发源于枣庄。奇石、根雕、盆景、唢呐、高跷龙、狮子、龙灯、张范剪纸、伏里土陶等民间工艺品丰富了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文化内涵,北辛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青铜器、陶器、汉画像石 和“奚仲造车”、“毛遂自荐”、“凿壁偷光”等充分诠释了鲁南文化厚重悠远的历史底蕴。

女娲神话、柳琴戏、鲁班传说、伏里土陶、滕县松枝鸟、洛房泥玩具、鲁南花鼓、皮影戏、鼓儿词等先后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枣庄文化艺术 柳琴戏

鲁南地区有个地方剧种叫柳琴戏,因主奏乐器柳琴形似一片柳叶而得名。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铁道游击队》中小坡弹奏的那个“土琵琶”,就是我们所说的柳琴。柳琴在柳琴戏乐队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戏剧在当时曾风靡一时,只要“嘎嗒”一声,那拉腔、那段子,就会在听众的耳边飞扬。如果没有了柳琴,也就没有了柳琴戏。 张范剪纸

这门民间工艺,全国各地皆有,但薛城区张范的剪纸独具特色。1990年全国22个省市在黑河举办的“雪花剪纸展”张范就有20幅作品参展,并选入国家级《雪花剪纸集》。薛城剪纸艺人赵洪君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张范的剪纸艺人刘宗启被吸收为中国剪纸家协会会员。 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是山东独具特色的一门说唱艺术。它是薛城区沙沟镇戚庄村戚永立以《水浒传》中“武老二”为原形,编写的说唱材料。先是用竹板和钢板伴奏,在街市庙会上说唱,这种艺术形式原无名称,被世人称为“说武老二”。后来戚永立将此艺术传授于高元钧。高元钧对“武老二”的说唱进一步进行了艺术加工,去掉了荤口,在全国曲艺界形成了独特的门派。1949年初,高元钧在

上海演出,文艺界依其源、语言、代表性节目的内容诸特点,始定名为“山东快书”。 伏里土陶

伏里土陶是我市珍稀民间土陶艺术品,为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所特有。据考古发掘推算,伏里土陶始于5600年前,是东夷部族向中原地区发展而定居下来时期的产物,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伏里土陶形成了自己古朴大方的艺术风格和简洁典雅的花纹饰缀。清代中后期到解放前后,伏里村制陶业开始兴盛。1978年,西集镇(原公社)文化站站长甘致有对伏里土陶重新进行了抢救、发掘和整理。1982年,他的作品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东省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会,得到众多专家的首肯和赞誉。之后,伏里土陶又逐步出口到港澳台和海外,是在国际工艺美术品舞台上叫响的枣庄品牌。 滕县松枝鸟

滕县松枝鸟产生于滕州市界河镇西西曹村。据调查在周围数省也只有西西曹村生产。

松枝鸟是用秫秸与棉花等物做成小鸟,因插在松枝上销售而得名。 传说松枝鸟为鲁班所创。鲁班曾创造木鸢,松枝鸟是否是制作木鸢的雏型或模型?有据可查的是,西西曹村民王德益在民国十五年(1926年)因家计无着,外出闯关东,带回两只小鸟剥开研究,反复试制,终获成功,以后便以此为业。全村人争相制做,形成规模,产品远销至上海、浙江、山西、陕西、东北三省等省区。 鲁南花鼓

鲁南花鼓是一种独具鲁南地方特色的鼓舞形式舞蹈。它以山东大汉特有的粗犷、威严,融合了山东妇女的泼辣、柔美,形成一种刚柔相济、细腻奔放的艺术风格。

鲁南花鼓早产生于台儿庄运河两岸,广泛流传于鲁南、苏北地区。其产生年代不详,据传说大约已有200年之久。在古老的运河两岸附近的村庄盛行此

舞表演,如张山子镇张山子村、马兰屯镇南洛村、泥沟镇北洛村、邳庄镇黄庄村等。特别是黄庄的鲁南花鼓在当地最负盛名,曾于1958年参加山东省民间舞调演,引起了轰动。 鼓儿词

鼓儿词又名“小鼓”、“木皮子”。创始人为清嘉庆年间邹县石元朗,创立“石门”后已传十代,有近200年历史。主要流行地区为鲁南邹、滕、峄诸县农村及枣庄市部分地区。曲调原为读书人吟诵调与当地流行的李翠莲小调结合演化而成。演唱者多为不第的读书人,故书目皆系自编,效曲阜贾凫西故事。击矮脚小皮鼓,敲木制手板,揭抄本演唱,俗称“揭叶子”。因系无弦索伴奏的吟诵唱法,曲调因人而异,极不固定,多受花鼓、渔鼓影响,因此可说是山东产木板大鼓。 渔灯秧歌

渔灯秧歌又称太平歌。它兴于台儿庄区邳庄一带,隋唐时期,鲁南民间就盛行竹马、秧歌渔灯。秧歌是土生土长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民间乡会艺术,流行于台儿庄运河两岸,春节期间由村庄自发地到各乡会演出。 唢呐

唢呐在枣庄市流传很广,几乎分布全市各地。唢呐乐队在我市民间称之为“喇叭班”,称唢呐艺人为喇叭匠子。已成为“红白喜事”等民风民俗场面的主角。现今活跃于鲁南苏北地区的我市民间唢呐班近两百个。薛城区的唢呐在全国就有很大的影响,1996年11月薛城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唢呐艺术之乡”。 鲁南花棍舞

鲁南花棍舞,俗称“打花棍”,以其舞蹈道具“花棍”而得名。“花棍” 用一米长竹竿制作,当中嵌几根铁轴,每轴穿三、四枚铜制钱,舞时遍身拍 打发出沙沙声响,因此又名“沙拉叭子”。

相传古时鲁南多灾,灾民沿街乞讨,羞愧难当,遂改求乞呼唤为“唱门 儿”,并以“花棍”击节,发展而为“花棍舞”,边唱民歌边舞蹈,歌同多 为家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