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拖动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1:51: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电机拖动思考题及作业题

第三章 直流电机原理

知识点:

1、结构、原理、特点

1)定子:磁极(绕组、铁芯)、电刷(铁芯的目的是增大磁通) 2)转子:电枢(绕组、铁芯)、换向片 3)原理:

定子供电产生主磁极磁场。

转子通过电刷和换向片供电,使得同一极性下的导体电流方向保持不变,获得恒定转矩使转子旋转。(注意,电枢元件中的感应电势和电流方向是改变的) 4)特点:调速性能好。但是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维护量大 2、

励磁方式:他励、并励、串励,复励

3、机械特性性

1)固有特性 2)人为特性

思考题:

3.1 换向器在直流电机中起什么作用?

在直流发电机中,换向器起整流作用,即把电枢绕组里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在正、负电刷两端输出。在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起逆变作用,即把电刷外电路中的直流电经换向器逆变为交流电输入电枢元件中。

3.4 直流电机主磁路包括哪几部分?磁路未饱和时,励磁磁通势主要消耗在哪一部分?

直流电机的主磁路由以下路径构成: 主磁极N经定、转子间的空气隙进入电枢铁心,再从电枢铁心出来经定、转子间的空气隙进入相邻的主磁极S,经定子铁心磁轭到达主磁极N,构成闭合路径。

磁路未饱和时,铁的导磁率是空气的几百到上千倍,所以尽管定转子间的空气隙很小,但磁阻比磁路中的铁心部分大得多,所以,励磁磁通势主要消耗在空气隙上。 3.5 填空

(1) 直流电机单叠绕组的支路对数等于 主磁极对数 ,单波绕组的支路对数等于1 (2) 为了使直流电机正、负电刷间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只考虑励磁磁场时,电刷应放置在 对准主磁极中心线换向器的表面 。 3.6 说明下列情况下无载电动势的变化: (1) 每极磁通减少,其他不变; (2) 励磁电流增大,其他不变; (3) 电机转速增加,其他不变。

根据直流电机感应电动势与主磁通的大小成正比,与电机转速成正比的关系,可得出以下结论:

(1) 每极磁通减小10%,其他不变时,感应电动势减小10%。

(2) 励磁电流增大10%,其他不变时,假定磁路不饱和,则每极磁通量增大10%,因此感应电动势增大10%。

(3) 电机转速增加20%,其他不变时,感应电动势增加20% 。 3.8 指出直流电机中以下哪些量方向不变,哪些量是交变的: (1) 励磁电流 是直流电流,不交变

(2) 电枢电流 指的是电刷端口处的总电流,为直流电流,不交变

(3) 电枢感应电动势 指的是电刷端口处的总感应电动势,为直流电动势,不交变

(4) 电枢元件感应电动势 电枢元件有效导体不断交替切割N极磁力线和S极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为交流电动势,交变 (5) 电枢导条中的电流 为交变电流,交变

(6) 主磁极中的磁通 励磁绕组通入直流励磁电流形成主磁通,不交变

(7) 电枢铁心中的磁通 主磁通本身不交变,但电枢铁心的旋转使得电枢铁心中的任意一点都经历着交变的磁通,所以电枢铁心中的磁通为交变磁通

习题:

3.1 某他励直流电动机的额定数据为:PN =17kW,UN =220V,nN =1500r/min,

η

N =0.83

。计算IN ,T2N 及额定负载时的P1N 。

(1) 额定电流

IN = PN /(ηN·UN )=17000/(0.83×220 )= 93.1 A (2)额定输出转矩

T2N = 9550 PN /nN = 9550×17 /1500 = 108.2 N ·m

(3) 额定输入功率 P1N = PN /η

N = 17/0.83 = 20.5 kW

3.4 某他励直流电动机的额定数据为:

PN =6 kW ,UN =220 V,nN = 1000 r/min ,PCua =500 W ,P0 = 395 W。计算额定运行时电动机的T2N ,T0 ,TN ,PM ,ηN 及Ra 。 解:

额定输出转矩 T2N = 9550 PN /nN = 9550×6/1000 = 57.3 N ·m 空载转矩 T0 = 9.55 P0 /nN = 9.55×395/1000 = 3.77 N ·m 额定电磁转矩 TN = T2N + T0 = 57.3 + 3.77 = 61.1 N ·m 额定电磁功率 PM = PN + P0 = 6 + 0.395 = 6.395 kW 额定输入功率 P1N = PM + PCua = 6.395 + 0.5 = 6.895 kW 额定效率 η

N

= PN /P1N ×100% = 6 / 6.895×100% = 87.1%

额定电枢电流 Ia = P1N / UN = 6.895 / 200 = 31.3 A 电枢电阻 Ra = PCua / Ia =500 / 31.3 = 0.51 Ω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