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测试 沪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32: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 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

水 B.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

C. 用灼烧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D. 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2.关于酸和碱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盐酸不能洗掉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 用硫酸可洗掉试管里残存的红褐色氢氧化铁

C. 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与活动金属反应有氢气产生 D. 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都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3.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都可补充人体必需常量元素 B. 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品质,但不是添加得越多越好

C. 建造高楼大厦时所用到的钢和生铁都是铁的两种合金 D. 公交车、出租车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

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 B.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中和反应 C. 碱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所以它属于碱 D. 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水属于氧化物

5.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物质 甲 选项 A B C D 乙 丙 CuO 丁 O2 Fe NaOH H2O CO2 CuSO4 H2SO4 HCl NaCl Na2CO3 KNO3 CaO CaCO3 Ca(OH)2 H2O

A. A B. B

1

C. C D. D

6.向一瓶无色透明的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的石蕊溶液,溶液使石蕊变红色,说明该溶液是( ) A. 酸的水溶液 B. 碱的水溶液 C. 碱性溶液 D. 酸性溶液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一定要用到过滤操作 B. 碳酸盐、碳酸氢盐中只有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 C. 沉淀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D.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8.选用括号内的试剂或方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气

味) B. 淀粉和葡萄糖(加碘水) C. 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D. 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加水)

9.钾肥能促进作物茎秆粗壮,增强对病虫害和倒状的抵抗能力.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 A. 尿素

〔CO(NH2)2〕 B. 硝酸铵(NH4NO3) C. 磷酸二氢钙

〔Ca(H2PO4)2〕 D. 硫酸钾〔K2SO4〕 10.(2017?齐齐哈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原因是水分子体积变大 B.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钠

C. 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腈纶线和羊毛线 D.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1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 A. 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

壤 B. 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 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 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12.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加盐酸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氢氧化钠

B. 将CO和CO2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除去CO中混有的CO2 C. 加热除去CaCO3中混有的CaO D. 加硫酸除去Na2SO4中混有的Na2CO3

2

13.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B.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C.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 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14.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果汁中含有有机物 B. 用炉具清洁剂刷洗坐便器 C. 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D. 溶液都能导电

15.下列关于碱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氢氧根离子的化合

物 B.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 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

水 D. 电离出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二、填空题

16. 空气、水和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它。

(1)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了沙尘暴。沙尘暴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________ 。(填字母,下同)。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2)鱼类可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含有一定量的________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