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语文第一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21:38: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2019学年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

语文(第一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艺术趣味的特点可以说处在一个悖论中。一方面,艺术趣味作为人们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心理定向,是主现的、自由的,因而是无可争辩的,但另一方面,艺术趣味有高级和低级之分,趣味是可以争辩的。饶有意思的是艺术趣味的功能也是一个悖论。艺术趣味的功能就是它具有定向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一方面表现为封闭的、保守的,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开放的、转移的。

作为心理定向的艺术趣味是在长期的、无数次的艺术感知和艺术体验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因此艺术趣味一旦形成,无论是选择欣赏对象的范围,还是选择欣赏的方式、欣赏的习惯等,都固定下来,呈现出某种封闭状态.这就是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这种保守性具体表现为趣味的偏狭性,只能欣赏自己偏爱的某一类、某一种形式的艺术品,而排斥其他类型、其他形式的艺术品。艺术趣味选择的偏狭性,还表现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不同理解,如对《诗经》的欣赏.孔子把自己的伦理情感强加上去,归结为“思无邪”。实际上,《诗经》的思想感情很丰富,绝不是“思无邪”三个字概接得了的。这是由思想感情的单一所造成的欣赏的偏狭性。性格的不同也可能造成艺术趣味选择的偏狭性。合乎自己性格爱好的便赞叹诵读,而不合自己性格爱好的就加以抛弃。

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偏狭性如果发展到极端,就会使审美判断片面化,在保守性和偏狭性的支配下,劣质的作品因符合他的趣味而被任意抬高,优秀的作品因不符合他的趣味而被随意贬低,这种倩况有时甚至发生在一些大艺术家身上。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偏狭性还可能导致对艺术创新的反对。

但是,艺术趣味选择功能又具有开放性和可转移性的另一面。艺术趣味达到较高水平的人.必定是有足够的 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的人。具有好的艺术趣味的人虽然在开始时往往只对合乎他的艺木趣味的艺术作品感兴趣。但由于他的艺术欣赏能力比较强,感悟力特别出众,所以当他把自己的欣賞对象扩大一番时,就有可能对其他的作品也逐漸产生兴趣,从而使自己的趣味具有开放性和可转移性。例如一位本来只对格律诗有浓厚兴味的欣赏者.当他把欣赏的视线转移到自由诗上时,由于他的艺术趣味所养成的对诗的感悟能力.他有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对自由诗的审美实践,而产生对自由诗的审美趣味。可以这样说,艺术趣味从本质上说是对于生命的彻悟,而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彻悟也总是越来越多,因此趣味也就可能时时刻刻在变化。一个读者重要的是自己的彻悟能力.只要有了对文学艺术的彻悟能力.那

么你的艺术趣味的选择功能不但不会使你变得偏狭,而且会帮助你走向开阔。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艺术趣味的选择功能,又具有开放性、可转移性。

(选自童庆炳《艺术趣味与社会心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现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趣味选择的保守性,除体现在艺术欣赏对象、方式、习惯的固定外,还表现在对

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上.

B.艺术趣味选择的保守性.偏狭性会妨碍对艺术作品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大艺术家也

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

C.越是艺术趣味水平高的人,越能拓宽中级艺术欣赏的对象,从而使中级的趣味更有开

放性和可转移性。

D.总的来说,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偏狭是有害的,而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开放、

可转移是有益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趣味的特点和艺术趣味的功能都处在悖论中,本文主要论述了艺术趣味功能的悖

论性。

B.文章介绍了艺术趣味的形成和其选择功能保守性、偏狭性的形成、表现及发展到极端

时的危害。

C.第四自然段先论述了艺术趣味选择功能幵放性和可转移性形成的原因,然后说明了其

功用。

D.文章以孔了对《诗经》思想感情的归纳为例.说明艺术趣味选择功能偏狭性的一种表

现,很有典型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适(3分)

A.艺术趣味是在长期的艺术感知和体验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其选择的保守性从某种意义

上说是不可能避免的。

B.正是由于艺术趣味具有主观性,自由性的特点.所以才形成了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

守性和偏狭性。

C.艺术趣味本质上是对生命的彻悟.所以随着—个人生命的不断进展,他的艺术趣味也

会不断变化。

D.苏轼除了擅长作词外,还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这与艺术趣味的选择功能具有开放

性和可转移性相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水手 张炜

①真正的作家天生应该是个水手。这使我们想到了写出《白鲸》的麦尔维尔以及那个硬汉杰克?伦敦……他 们都有过水手生涯,一生都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

②长长的流浪,无边的海洋或漫漫的大河,水声,涛涌,遇险与生还。这一切都与文学的壮丽、传奇的声响交融在一起,难分难解。

③作家是思想者、记录者,也是个浪漫的儿子。他天生应该是长于行动的人,而不仅是思想,是精神的漫游:即便是躯体也要在这无边无际的世界上流荡才好,让冰凉的水流冲洗他,直到拍击冲刷出那难忍的欢乐和痛苦的歌声。

④真正有个水手名份的总是极少数。可是他们要有水手的实质,有那样的情怀和向往。不然,即便真的吃过甲板上的饭水,也不过是个乘船的人,改变不了骨子里的平庸气、小地方人的偏狭嫉恨。人一生下来就脚踏着一块甲板,区别是有人能迎着风浪始终站立;而有人不得不趴下,四肢并用。

⑤这块陆地眼下已是从未有过的颠簸和摇动,随时都会在击打挤压下碎裂。人哪,甲板上的人哪,不要因恐惧而逃遁,不要呻吟和出卖,不要背叛,不要放弃。同舟共济吧,生存着,互助着,同情着,英勇着。

⑥水手啊,人类的水手。

⑦水手护住了女人和儿童,护住了所有的母亲和未来的母亲。他们为孩子揩去泪痕,为老人披上寒衣。这艘拥挤的船已不堪重负,龙骨发出了格格响声。水手坚持着,准备着。他们默默自勉,那一刻来临时,他们将奋不顾身。

⑧是的,那些险奇的经历也许常常是止于幻想。这样也热血奔流。到遥远的地平线的那一端,把挚爱的生命系到纤若发丝的什么上,让其颤抖和惊惧。生命在这一刻变得光焰四射,璀璨绚烂了。疯狂的浪涛拍过来吧,拍到胸膛上、脸上,把桅杆打折吧。

⑨世界变大的一刻,人就变小了。不再为一己的荣辱而惴惴,不再为眼前的虚幻而激越。真实的存在、揪心的痛楚,这些都要伸手抓住。要有勇气面对它们。它们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我们也会化为它们。从这一刻开始就学会了藐视,学会了嘲笑,学会了安定。

⑩在浩淼的水波面前,人还剩下了什么? ?剩下了知性和自尊。那就紧紧地拥有它吧。

?人如果失去了它,就将一无所有。无限的大对无限的小,无限的沉默对无限的喧哗。这种尴尬让一个人感到了,他才能开始告别童稚状态。

?作家处于童稚状态是可怕的,也很可惜。这种“童稚”绝没有真正儿童的可爱。这是不堪一击的软弱和浅薄无知,是人类甲板上的多余人。

?被腥风苦雨洗刷过,踏上岸,大地也在摇动。真正的水手四处张望,寻觅自己的故园。到处都是一片汹涌,是呼叫和啸动,是未知的深度和难测的定数。

?人的命运之河,曲折之水。人能够感知的有多少?目击的有多少?真实记录的又有多少?作家,像水手一样的作家啊,他们手中握住的不是一支笔,而是命运的桅杆。

?桅杆被打碎的那一天,会化为屑沫飘动。但总有一支迎着潮涌挺立的桅,它将驶向地平线,在永恒的太阳下闪出金色。人的光荣凝聚在上边,人的尊严也凝聚在上边。

?水手啊,人类的水手。

?当过水手的人不一定能完成那个向往:一位作家。而真正的作家的确会拥有水手的性质。在这个狂想和梦呓交织的嘈杂世界上,各种垃圾正铺天盖地地堆积。

?可是水流仍旧像世纪之初、或更遥远的记忆中的时世一样,滔滔不绝。水流就这样平淡无奇地冲去了垃圾。水是洁净的、温柔的,也是无情的。在这世纪之水的分扯之下,什么都分崩离析了,只留下了一个个属于水手的岛屿。

?它们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天上的浮云与之对应。 21水手啊,人类的水手。 ○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作家天生应该是个水手”紧扣标題,总领全文,意谓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

水手的特质。

B.“这块陆地眼下已是从未有过的颠簸和摇动”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了

他的社会责任感。

C.“总有一支迎着潮涌......在上边”运用象征,说明人类的光荣和尊严只会凝聚在率

先驶到地平线上的桅杆上。

D.文中几处“水手啊,人类的水手”,运用反复和呼告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对水手的深情

呼唤和强烈赞叹。

5.请结合全文,说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怎样的品格。(5分) 6.文章为什么把水手称为“人类的水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年来,多地加大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却在部分地区遭遇了“有戏没人看”“场馆没人去”的尴尬。戏剧的发展困境,

一方面因为其自身形式和内容过于陈旧、存在创新惰性、脱离时代文化审美,另一方面也因为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瓦解,进入城镇的青年群体相继转向了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使得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不断萎缩。

(摘编自《传统戏曲困境还需要创新求解》)

材料二:

戏曲没有赢得青年学生关注的原因主要有:

“听不懂”。戏曲唱词中大量的方言、典故,舞台上的特殊的时空间度都会使平时毫无戏曲知识的青年学生感到一头雾水;对剧情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不甚了了,难以领会其中深

层的意蕴,也导致了他们对于戏曲兴致的丧失。

戏曲程式化。程式所赖以生存的耽古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在青年观众的身上已经荡然无存。程式的刻板、教条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社会。

内容与现代生活太脱节。许多传统戏曲往往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

认为戏曲是老年人的专利。一个青年学生表示:“我对戏曲其实并不反感,只是感觉它太过时,如果说喜欢会被同学嘲笑老土。”

材料三:

没有专业的剧场和舞台,却有独具特色的戏剧表演,行进在街道、咖啡屋、茶馆、书店或美食区,都能偶遇川剧变脸、古装小品、剧情再现、杂技魔术……

在四川大佛景区可以看到,与之毗邻的特色文化街区散布其间的数十个小戏台,观众、游人摩肩接踵,人气、商气、财气异常火爆。

戏剧与特色街区结合,依托特色街区人文和“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通过创新剧目、创新演艺、创新运作等方式,推动戏剧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戏剧艺术表演与特色街区结合,主要以小景式演出为主,不拘形式、剧目、场地,采取多点位同步演出方式进行,商业运营方免费提供演出服务,所有演出方均不收“门票”,观众和游客行走在街区随时都可驻足观看。

观众观看戏剧表演的同时,通过微信发图、发视频扩大宣传效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人气。看似“不花钱”的艺术表演,其实却延长了观众和游客在街区活动的时间,增加了周边商业项目的经济消费量,免费提供演出服务的商业运营方,通过整个街区效益的增加而得到了回报。

(摘编自《瞭望东方周刊》)

材料四:

最近,“河南稀有剧种背景公益展演周”燃爆北京大舞台多场大戏让背景观众过足了戏瘾。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近百万戏迷通过“戏缘”APP直播观看了演出盛况。

作文中国首个“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戏缘”上线两年多以来,已在全国建立300多个推广站,覆盖32个剧种,合作艺术家达280位,用户近300万。

目前,“戏缘”将戏迷、艺术家、媒体、戏曲行业等资源整合互联,围绕戏曲打造全产业链,无论是中国首个戏曲电商平台“戏缘商城”,还是与旅游结合的“戏缘号”,都在不断激活戏曲的崭新传播模式。

(摘编自《河南日报》)

7.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戏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中闲传统戏曲发展陷人困境.这既有戏曲自身的原因,也有杜会发展方面的原因。 B.在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了传统戏曲受众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