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一至二讲作业题参考答案-标准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6:40: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答: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不像屈原的其他作品,它不靠想像奇特、辞采瑰丽取胜,而是“通篇直赋其事”,以促迫的节奏、扬厉的抒写,抒深挚炽烈的情感,给人以亢直阳刚之美。

4.《季氏将伐颛臾》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答:表现孔子反对战争,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主张。 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是什么?

答:第一是把季氏比作虎兕,把颛臾比作龟玉。这层比喻义有力地揭露了季氏的贪暴及其伐颛臾的非道义性。其二是把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有和季路比作虎兕的看管人和龟玉的保管人。这层比喻义表现出孔子对自已学生的严肃批评。

6.概括《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答:尊重客观规律,关心百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反对战争,体现了“恒产”思想和“民本”的治国方针。

7.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说明梁惠王的“移民移粟”并非仁政,只是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不尽心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8.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这段话说明人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生存环境,因而认识是十分有限的。这里运用了类比论证。

9.《秋水》(节选)的主旨是什么?它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答:文章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阐明这样一个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收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它在艺术上主要有以下特色:

(1)虚构了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人物,用寓言形式阐述深刻哲理。 (2)写景写人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3)巧妙运用对比手法,不同境界形成鲜明对比。

(4)论证逐层推进式论证方法,由小到大,再由大至小逐层论证,说理充分。

(5)运用排比、反诘等修辞手法,使说理极有气势。 10.《秋水》中河伯、海若指的是什么?文章第一段话中包含什么成语? 答:北海若代表庄子思想,河伯则代表庄子思想的对立面,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说理,阐明主旨。

成语有: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11.概括《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共叔段、姜氏和颍考叔四人的性格特征。

答:郑庄公阴险狡诈、老谋深算、胸有城府、工于心计、伪孝伪悌、善于应变。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姜氏偏狭昏聩,以私情干政。颍考叔聪慧机敏。

12.作者为什么详写母子、兄弟矛盾激化过程和母子的重归于好而略写战争经过?

答:《郑伯克段于鄢》简写战争,详写战前战后各个人物的活动,能深刻揭示战争的内在原因和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因为作者的主题不是表现单纯表现战争,而是为了反映春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程度。

5

13.从文学的角度看,《苏秦始将连横》有哪些特点? 答:《苏秦始将连横》的特点如下:

(1)说理与叙事相结合。全文以连横到合纵为事物发展过程,以苏秦贫穷落魄到富贵显赫为人物活动过程。记言叙事衔接紧密,通篇收放自如,合情合理。

(2)具有一定的形象性,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都很传神。

(3)讲究语言艺术,堆砌华丽辞藻,对偶、排比运用得很有气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A.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描写楚国将士奋死抗敌,最终牺牲的壮烈场面。 B.“旌蔽日兮敌若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使用了夸张、比喻。 C.哪些语句属于细节描写?

答:车错毂、霾两轮、絷四马、援玉桴、击鸣鼓等。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A.“社稷”作何解释?

答:可解释为国家、最重要的。

B.孔子这段话是立论还是驳论? 答:驳论。

C.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答:主旨是季氏不应该攻打颛臾。

D.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 答:“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孔子用这些理由说明季康子不尊先王、扰乱百姓、自毁社稷。

E.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答:用了归纳论证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尖锐对立的社会现实。 B.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答:比喻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句话的比喻义是把百姓的贫困归罪于收成和把杀人后说是刀杀的一样荒唐。

C.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6

答:采用了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 D.孟子这段话主要说明什么道理?

答:说明实行仁政的正确态度,即国君不应责任归罪于收成不好,而应该从自己做起,施行仁政,使天下人自然归服。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作用于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两种自然景物?这两种景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此段描写了黄河秋水暴涨的景象和大海浩瀚无边的景象。这两种景物之间是对比关系。

B.这里的景物描写对说理有什么作用?

答:这里的景物描写对说理有两个作用:一是从河伯初见河水上涨的壮观景象,到看到大海苍茫无垠的气象,形象渲染主旨,表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二是用河景与海景这样具体的景物互相比照,来衬托河伯与北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C.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答:因为他省悟到了自己的渺小。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A.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答:主旨是大和小是相对的。 B.这段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答:使用了比喻 、排比 、反诘 。 C.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答:使用了类比论证、演绎论证。

D.为了增强说理的力量,这段话中结合运用了哪两种句式? 答:运用了陈述句,反问句。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矣。”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A.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共叔段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答:共叔段的主要性格特征是贪婪狂妄,愚昧无知。

B.郑庄公采取了什么应对策略?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郑庄公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说明他工于心计,阴险狠毒。

7

C.作者叙述这个事实意在表现什么问题?

答:反映春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程度,揭露统治阶级虚伪和阴险毒辣的本质。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A.作者为什么要大写颍考叔的纯孝?

答:为了反衬郑庄公的不孝,也为了宣扬孝道的重要性。 B.写颍考叔“食舍肉”的细节,有何作用?

答:一是为了表现颖考叔的纯孝和聪慧机敏,二是为了反衬郑庄公的不孝,三是为了引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C.文末郑庄公与姜氏“隧而相见”大赋其诗的描写有什么用意? 答:讽刺庄公母子的极端虚伪。

D.这段文字中属倒序句式的有哪几句? 答:有两句:“敢问何谓也?”“君何患焉!” E.“请以遗之”的“遗”字作何解释? 答:“遗”的意为”赠送”。 8.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A.这里描写主人公用了哪些方法?

答:使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B.这段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采用了排比 、对偶、反诘。 C.这里表现了苏秦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表现了苏秦高度自信,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性格。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欢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中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餝,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注,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武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

8

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昏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A.这段话主要说明什么道理?

答:说明了霸道胜于王道,武功胜于文治。 B.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运用了排比、对偶。

C.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答:采用了对比论证、归纳论证。 D.这段说辞有什么特点?

答:此段文字铺陈夸饰,气势充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极强的说服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