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2 16:50: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生从头脑中“搜罗”来各个环节涉及到的几乎所有的“微动作” “关键词”,将“擦玻璃”的动作细节描绘地有声有色。下面是四年级2班学生万霈春写的擦玻璃动作片段:
“魏雨婕同学开始擦玻璃了。她先用一块干抹布掸了掸玻璃上的灰尘,再抬了一个凳子来,站在凳子上,发现够不着玻璃上方,于是她接着踮着脚尖,一手紧紧抓住窗框,一手拿着湿抹布从上到下开始擦玻璃了。遇到有污点,她就使劲擦、反复擦。遇到顽固污渍,擦不掉的,她就用手指甲抠几下……擦了一遍后,她把脏抹布放进水盆反复揉搓、拧干,又接着擦起来…..玻璃都被擦了一遍,最后她还不忘再检查一遍。怪不得老师夸魏雨婕是擦玻璃的能手呢!”
B、学生尝试:
下图是学生自主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细节构思。
图为 四、2班李林《堆雪人-细节构思》
据图可知,学生将“堆雪人”的“大动作”进行了分解,在每个“小动作”里还分解了更细微的“微动作”。 如果没有思维导图引导将“堆雪人”的动作进行细化分解,我们只是通过提纲形式来梳理就不可能有如此细致的细节描写了。 下面附的是李林同学的“堆雪人的动作片段”描写:
“我和爸爸开始堆雪人了。我们首先找了个适合堆放雪人的位置,因为这里已经有一大堆雪了,可以做雪人的基座。接着我们开始捧雪、推雪,想办法聚拢附近更多的雪,通过使劲拍打,将雪压紧,可是身体还不够大!于是我们继续努力:又加雪,反复拍打、压紧……直到聚集足够的雪做了一个结实的雪人的身体。现在最关键的是制作雪人的脑袋了:爸爸先用手捧些雪反复揉搓、压紧做个雪球,然后是我最兴奋的时刻了——“滚雪球”:我用用小雪球做芯,慢慢的在雪地里滚,滚了一会儿,等到雪团儿沾满雪有了分量,我和爸爸就使劲拍打,将其压紧,不一会儿雪球就变大了些,对于不是很圆的地方或凹陷的地方爸爸加一些雪,使劲压紧以保证滚出的是一个圆形。接着我们继续滚雪球……直到爸爸喊我“停”,我还玩得不亦乐乎呢!爸爸抬起雪球放到雪人身子上, 在用雪在两个个部分的结合处填充,让它们粘在一起。 接着轮到我来进行雪人的“头部设计”了哈!看看我的准备工作吧,我带了一个红红的胡萝卜、一些捡来的黑石头、一定帽子、一个围巾……材料应有尽有哈。于是我用捡来的两个黑石头做雪人的眼睛,用不同形态的小树枝制作嘴巴,将胡萝卜插上做冻红的鼻子,然后再带上我的蓝帽子,系上妈妈的红围巾。太棒了!这哪里是雪人,分明是粉妆玉砌世界中的小精灵呀!”
2、 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等。语言描写在人物塑造方面十分重要。语言描写有四个要点,如下图所示:
这里从“语言有个性和语言有变化”两方面来谈谈如何使语言更生动。 (1) 语言有个性.
语言有个性,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特点。描写人物的语言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如:如果要向一个小孩或是老年人问路,那么语言肯定是不同的;面对同样一件任务,急躁的人和性格温和的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语言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身份,还要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特点。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划火柴点烟没点着,他会说:‘哎,真没用,连根烟也点不着。’”而一个脾气暴躁的人遇到相同情况却会把火柴狠狠扔在地上,生气地说:“什么破玩意儿!”
通过上面的案例可见,为了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我们可以利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来塑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2)语言要有变化
语言要变化,即人物语言描写要多分段,尽可能变换前后提示语的位置,不要全用提示语在前的一种描述形式。为了让语言摆脱单调乏味的句式重复,增强习作的可读性,我们要交替使用各种表达形式。下面是如何让语言有变化的策略发散图:
案例:
比如下面是曾洪国同学的作文《我今天考砸了》的草稿片段: 这次我考砸了。一回家,爸爸就对问我:“昨天的考试成绩出来了吗?”我撇撇嘴,说:“老师还没发呢!”爸爸又接着说:“最近你的成绩有点下滑,上课要认真才行!”我说:“恩!”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不安,于是安慰我说:“其实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你努力后有进步就是值得表扬的。”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的委屈、伤心都一股脑冒了出来。
经过思维导图“语言要有变化”的读写结合练习后,学生能敏锐的抓出这个段落进行彻头彻底的修改,修改稿如下:
这次我考砸了。一回家,就听见一个声音想起来。 “昨天的考试成绩出来了吗?” 我撇撇嘴,说:“老师还没发呢!”
“最近你的成绩有点下滑。”爸爸又接着说,“上课要认真才行!” “恩!”
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不安,于是安慰我说:“其实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你努力后有进步就是值得表扬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的委屈、伤心都一股脑冒了出来。
很明显,通过对语言描写的“改造”后,我们发现同样的内容前后表达的效果完全不同,语言变化后更具吸引力了。 3、综合运用:
除了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方面的探索尝试外,我们还在心理活动、场面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观察更加细致、思路更开阔、写作更加具体、生动了
作文细节构思专项训练后,我们引导学做了综合训练。下图是郑怡玲同学构
思的《捡贝壳》细节描写
从图中可见,这个学生将捡贝壳时的连贯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包括其他看到、听到的内容都做了细节思考,从而写出了一篇具体、生动的习作。
下图是薛雯文同学构思的《学骑车》的作文细节:
同样的,她也能借助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将骑车时的各个细节构思的很具体,帮助自己写出一篇有血有肉的作文。 三、 结语
思维导图进入记叙文作文教学后,学生写作兴趣被激发,发散等思维能力得到有意识地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习作谋篇布局的基本思路,并能在作文细节描写构思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这项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还将在其他体裁习作教学中运用,并考虑在阅读、自主复习整理等教学领域进行应用尝试。
参考文献:
1、赵金波、黎加厚.概念图工具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闵行实验小学五年级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2、肖建民.语文教学过程思维训练解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3)
3、东尼.博赞.大脑使用说明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
4、赵英芳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沪太新村第一小学三间吉语文教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 2006(5).
5、汤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6、东尼.博赞.启动大脑[M].中信出版社,2009(6).
7、人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