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德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30: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融德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全面、

健康发展

[摘 要]: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在儿童全面发展中起着定向作用。德育是包括所有课程的共同任务,如何将德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便成了必须解决的教育难题之一。如何正确地处理好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形势下学校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而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灵魂人,如何将德育教学巧妙地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开展德育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关键词]: 德育;教师;班主任;班级管理;积极主动

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校德育体系、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未成年人正确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今小学德育已经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小学德育工作成果、条件、德育主体、德育过程、德育工作者、班级与伙伴、德育途径、班风校风等已经成了考核学校德育工作的的标准。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任务艰巨而光荣。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客观、全面地处理好知识教学与道德教学的关系

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书育人”的意思是:一是既教书,又育人;二是教学工作和育人工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三是教学以育人为最终目的,育人以教学为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应该客观、全面地处理好知识教学与道德教学的关系。

知识教学与道德教学的关系主要是指处理好基础知识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不能单凭考试成绩去衡量一个教师或一所学校。否则整个教学目标就重致力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非学生道德思想的进步。

其次,知识教育和德育二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要把握好‘德育是首位,教学是中心’这一目标,处理好知识点与教育点的关系,做到在教学中以教育点统率知识点,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班主任作为班级教学和班级活动的策划者与统筹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学科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在教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此外,班主任应积及时地收集各学科教师及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组织策略,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为各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及学生学习提供最新、最有效的教学方案。

二、育人先育己,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营造家庭式和谐

班级氛围

1、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及具体实施者,班主任在塑造学生灵魂、创设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低年级教学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我,规范工作,同科任老师、年级同志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将自己的一言一行变成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例如:我在刚开始进入教学行业中时,班里同学卫生习惯极差,每次进教室看到教室的地面上都是纸片垃圾,我先后采取了禁止带食品入教室、让学生做检讨、罚站等方式制止此类不良行为,但是成效不大,于是我每次在教室转的时候,只要看到地面上有纸片,就弯腰把它拾起来,然后放进教室的垃圾箱里,学生看见我这样做,也纷纷动手捡拾自己桌子下面的纸片,时间长了,学生的卫生习惯也养成了,班级卫生情况迅速提升。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班级管理制度人性化,创设活泼健康的学习氛围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则学风盛’,班规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多年的教学及班级管理让我明白,高压政策下定无顺民,若一味地使用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循规定往往会适得其反。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认识能力上,建立人性化管理机制,并最大限度地寓德育教育于学生行为管理、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创设了多项奖励机制,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班级量化考核制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稳步前进新局面,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营造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班级内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大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为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动之以‘亲’,辅之以‘勤’,用良好的德、行感化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亲’就是班主任在学生心中形成的和蔼可亲的、亲和力强的美好形象。一个好的班主任,他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弃动辄发怒而择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行为和不良表现时,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能给予鼓励与鼓舞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意志和自信心,走出失败的阴霾。只有当学生感受到真爱,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心声,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班主任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信任和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勤”即工作要勤恳。班主任是班级的主心骨,面对的是几十个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到就兢兢业业,履职尽责,还应做到“五勤”: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家访、勤谈心。勤观察指的是不论上课或下课,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以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防范于未然。勤动脑指的是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你得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同学关系,家庭状况或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出一个适合于这个学生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使他不至于在学习和思想上掉队。勤动手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工作中,不会或做得不好的时候,老师要亲自手把手的教学生,帮助他们干好每一项工作,让他们从不会到会。勤家访指的是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可以通过电话或亲自到学生家里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这要花去老师很多时间,但却能防止学生出现意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勤谈心指的是平时多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当朋友,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谈话,谈谈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最后还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已经不是那种五分加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