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初三语文二模(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3:11: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年鼓楼区中考模拟试卷(二) 语 文 201805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请用正楷或者行楷将下面的诗句抄写在方格内。(4分) 岁 月 如 歌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馈 赠 (2)风雪载途 (3)jí 取 (4)花团锦cù 3.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2)题须填写作品名。(9分) (1)宁为百夫长, 。 (杨炯《从军行》) (2) , 对影成三人。 (李白《 》) (3)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4)千里莺啼绿映红, 。 (杜牧《江南春》)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 ,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8)而那过去了的,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根据下面提供的汉字,运用对联知识补全下联。(2分) 水 奔 挟 天 拂 上联:岩飞骤雨云翻石 风 下联:潮 (燕子矶烟雨楼) 5.又到梧桐飘絮时,小明的鼻炎又犯了。为此他对梧桐深表埋怨并期盼南京园林部门尽快改种其他树木。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宽慰他并劝说他改变这个想法。(3分) 【材料一】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 【材料二】 梧桐的“果毛”是一种过敏原,容易诱发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等疾病。2017年起,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与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合作,针对全市58条主干道4-6月份 1 / 11

开展梧桐飘絮预报。自从使用悬铃散抑制剂以来,南京部分路段的梧桐果球数量已经减少60%左右。未来几年,“毛毛雨”有望缓解。

(扬子晚报网 2017年4月12日)

6.有时,遇见一个人或遭遇一件事情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命运是否能印证这个说法?请任选一例加以分析。(3分)

(1)孙悟空(《西游记》)(2)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简·爱(《简·爱》)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4分)

夏初雨后寻愚溪 (唐) 柳宗元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注释】①营营:指追求奔逐。②燠:yù,热。

7.久雨初晴,诗人独自来到清澈的愚溪,绕溪、引杖、 、解带、 、啸歌,迎接炎夏。(仿照示例填空,每空两字。)(2分) 8.这首诗也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它与《小石潭记》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芍 药

芍药与牡丹媲美,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药以“花相”,冤哉!予以公道论之。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牡丹正位于香国,芍药自难并驱。虽别尊卑,亦当在五等诸侯之列,岂王之下,相之上,遂无一位一座,可备酬功之用者哉?历翻种植之书,非云“花似牡丹而狭”,则曰“子似牡丹而小”。由是观之,前人评品之法,或由皮相而得之。噫,人之贵贱美恶,可以长短肥瘦论乎?予于秦之巩昌,携牡丹、芍药

2 / 11

各数十种而归,牡丹活者颇少,幸此花无恙,不虚负戴之劳。岂人为知己死者,花反为知己生乎?

牡 丹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巩昌:府名,今属甘肃省。②动:萌发。③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④俾:使。⑤肮脏:读音kǎng zǎng,意为不屈不厄。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予以公道之 .(2)及睹《事物纪原》 .

(3)得贬固宜 .(4)苟非其时 .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署牡丹以“花王”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B. 花似牡丹而狭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C. 或由皮相而得之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 牡丹得王于群花 贤于才人远矣(《伤仲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岂人为知己死者,花反为知己生乎?

(2)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

12.对于“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药以‘花相’”的说法,作者李渔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3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