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大题 语言文字运用 3 语言文字运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58: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考案3 语言文字运用

本考案共4页,共26题,共160分,考试时间160分钟

一、正确使用成语(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00774487( C ) ①中国农民是从封建社会走过来的,很多农民即使生活再贫苦也不愿意安土重迁,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家乡。

②她穿上这套时装,原以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这一身过于奇异的衣....服反而令人难以接受。

③这本书系统叙述了蒙古族的起源、繁衍、生存、战争迁徙、天文地理、人间万象、生命领域、哲学世界等,真可谓无所不至。 ....

④曾几何时,作为奴隶和商品,西藏的贫穷女子只能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商品,哪里还....有什么自由和人权?

⑤海滨仲夏,人们吃过晚饭,不由自主地来到街市,街市上灯火阑珊,热闹非凡,人们....的欢声笑此起彼伏。

⑥他父母收入高,爷爷奶奶身体硬朗,都有退休金;他对优裕的生活习以为常,花钱大....手大脚,真拿他没办法。

A.①③④ C.①④⑤

B.②③⑥ D.②⑤⑥

[解析] ①“安土重迁”指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此处语义不合,应该是不愿意“背井离乡”。②“过犹不及”指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合适的。使用正确。③“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还可以指没有什么没做到,指极其周到、完备。使用正确。④“曾几何时”是没过多久,不是曾经有过某个时候的意思。望文生义。⑤“灯火阑珊”形容灯火稀少,比喻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此处不合语境。⑥“习以为常”形容习惯了,就以为很正常。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00774488( B ) ①他们的崇高形象,比天山更高大!他们的创业故事,比神话更精彩!耳濡目染,切身....感受兵团人的成就,怎能不让我们对他们更加肃然起敬?

②作为一个清贫的读书人,我的蜗居别无长物,只有满架的书静静地立在那里,那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食无肉,不可以居无书。

③德国友好人士雷曼博士气愤地说,事件从开始到现在让人越来越不可理喻,甚至德国....各大媒体对如此骇人听闻的案件都不敢报道,为什么?

④大师们的学识、境界与情怀,进一步拓宽了王宝贵的视野,也让他在习书的同时养成了严谨的学风、深厚的学养和高雅的情怀,逐步登堂入室。 ....

⑤正因为他对译作披肝沥胆、精益求精,他的作品才会得到读者喜爱,被一代又一代读....者阅读,带来文学和人生的启迪。

⑥在新闻宣传方式不断加以改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微言大义....的公益广告直抵人心,影响力巨大。

A.①②④ C.②④⑥

B.①③⑤ D.③⑤⑥

[解析] ①“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此处不合语境,应为“耳闻目睹”。②“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使用正确。③“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此处说的是“事件”,对象不当,应为“不可理解”。④“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使用正确。⑤“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此处不合语境,应为“呕心沥血”。⑥“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使用正确。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00774489( C ) ①文艺具有工具性,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

②我省开始在高中阶段尝试打破原有的“教学班”,实行“必修课选课走班制”的育人模式,当时人们对此种改革举措莫衷一是。 ....

③现在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人虽然很多,但多为不稂不莠,用人单位要找到真正能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才实在不容易。

④浙江省有一在公路上骑马者被一辆三轮摩托追尾,请交警处理,有旁观者认为此事罚.不当罪,建议双方协商解决。 ...

⑤中国海军在渤海某海域实施了航母编队实弹演习,共动用各型舰艇数十艘、飞机数十架,真可谓万人空巷、举世瞩目。 ....

⑥三星Note7手机因发生爆炸故事在全球召回,然而召回范围却不包括中国,这种厚此..薄彼的政策引起中国消费者强烈不满。 ..

A.①②⑤ C.③④⑤

B.②③④ D.③④⑥

[解析] ①“振聋发聩”指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使用正确。②“莫衷一是”指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正确。③“不稂不莠”本指禾苗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不合语境。④“罚不当罪”指处罚和罪行不相当。望文生义。⑤“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张冠李戴。⑥“厚此薄彼”指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使用正确。

2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00774490( B ) ①工作中出现些小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这些小问题而不思改变,时间久了,就可能积羽沉舟,悔之晚矣。 ....

②感动中国的马帮邮递员王顺友,几十年如一日,独自行走在木里县山高水低的峡谷中,....艰难环境与寂寞孤独,都不能阻止他前行的脚步。

③不好好用功,名校毕业生也可能被无情淘汰;只要努力,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也可深受欢迎,用人单位是不会有眼无珠的。 ....

④去年1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终于在哈利波特迷引颈企盼中露出庐山真面。 ....

⑤刘老爹死了还不到一年,刘家三兄弟就为了争房产而闹得天翻地覆,最后还是法院的....工作人员介入,才解决了纠纷。

⑥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越剧与黄梅戏都各有千秋,一个声腔婉丽,具江南灵秀之气;....一个唱腔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A.①②③ C.④⑤⑥

B.②③④ D.①⑤⑥

[解析] ①“积羽沉舟”指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处用来形容“忽略小问题造成的危害”,正确。②“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此处用来形容“感动中国的马帮邮递员王顺友,几十年如一日,独自行走在木里县峡谷中”,望文生义。③“有眼无珠”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贬义。感情色彩不当。④“庐山真面”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此处用来形容“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这件事”,望文生义。⑤“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此处用来形容“刘家三兄弟为了争房产而闹得很凶”,使用正确。⑥“各有千秋”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使用正确。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00774491( C ) ①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

②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

③在朋友的帮助下,杨苡和资中筠这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

④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到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势力,不要节外生枝。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