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3/29 20:37: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2019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慢读,已有不少学者、批评家一再提出。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拿时势说,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大量蜂拥而来的碎片化资讯,如何保持稳定心态,清醒接受,就是个难题。而从事教学、研究的人,在一些量化评价标准之下,要是如尼采提倡的那样“缓慢地取得”,恐怕得做好舍弃许多实际利益的准备——你很可能被快速奔跑的其他人所抛弃。

障碍也来自认识上的误区。譬如说,有些人可能认为从事理论工作,把握宏大的文学、历史问题才是重要事务,仔细阅读、分析,属于次等级的雕虫小技。理论和文本细读的对立其实是一种伪对立。正如英国文艺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指出的,那些杰出的理论家无一不是“仔细的读者”。确实,读他们的理论著作,会深刻体会到他们对某一文化脉络的经典作品的熟悉,和他们在解读这些作品上的细致和深入。这一点,古今中外优秀理论家概莫能外。

慢读这个说法容易被理解为专指阅读速度,其实可以说速度只是个前提,更重要的是阅读者的心态与方法。不要过分执着于你事先设定的目标;开放你的情怀、心智以对待将要面对的世界;通过磋商、辩驳、思考和接纳获益,并将这一收获加入你阅读的记忆库中。

慢读意味着缓慢,意味着耐心,但更要求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方法。在文学阅读方面,这种能力和方法首要的是对语言、形式的敏感。重视文学的历史政治社会维度的人可能会有异议,他们着急地想从文本中拎出观点、含义,不耐烦绕圈子式地从形式入手。慢读者则会首先从作品的美学、形式着手。这并不是内容和形式的二元论,历史、政治、社会内容与审美、形式是意义的整体,但在阅读的次序上,审美、形式是关注的起点。

相较于普通读者,慢读更是对专业读者的要求。一个人长期阅读会自然形成记忆库。由于文学与特定政治、社会、经济、哲学等相连,记忆库里这方面相关的外缘性知识储备不可或缺。但文学也有自身的经验、模式、成规的历史,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在主题、情节、语言上的关系,作品细节背后的原型、模式、成规,以及如何从事物表象看出象征意涵,凡此种种,需要调动记忆的辨认能力和联想能力。因此,有效的阅读者不仅要有历史文化视野,也要对文学各文类的特质、它们的演变脉络、它们带有原点或准则性的经典文本形态,具有超越普通读者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达到这一目标没有速成的路好走。从这个意义上说,慢读——作

语文试题 第1页(共8页)

为一种方式,作为一种阅读能力——将是一辈子的事情。

(摘编自洪子诚《谈谈慢读传统》,《人民日报》2019年1月1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时代信息爆炸,人们很难保持稳定心态,清醒接受大量碎片化资讯,做到慢读。 B.在量化评价标准之下,从事教学、研究的人要想做到慢读,就必定要舍弃实际利益。 C.慢读要求不过分执着于预设目标,开放情怀、心智,通过磋商、辩驳、思考和接纳获益。 D.慢读意味着缓慢和耐心,但并不专指阅读速度,它更注重的是阅读者的心态与方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时势和认识误区两个方面阐述了慢读所面临的障碍。 B.文章用对比的论证手法,论证了重视文学的历史政治社会维度的阅读与慢读的区别。 C.文章从文学自身特点出发,论证了慢读作为阅读方式和能力对有效阅读者的重要性。 D.文章分析了对慢读的错误认识,也阐述了慢读应具备的能力和方法,论证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理论和文本细读并不对立,理论工作者只有对每一部作品细致深入地解读,才能成为杰出理论家。 B.慢读者以审美、形式为阅读的起点,并不否认历史、政治、社会内容与审美、形式是意义整体。 C.慢读是对专业读者的要求,普通读者不可能成为专业读者,不需要记忆库,自然也不需要慢读。 D.解读作品需调动辨认和联想能力,因此,能超越普通读者深入理解文学特质即为有效的阅读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传播渠道不同、审美标准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区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甚至挑战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材料三:

语文试题 第2页(共8页)

………………○………………外………………………○………………内………

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个老百姓 赵 新

村里人把在国家机关正式上班的人叫作公家的人。

他就是一个公家的人:他在市政府上班,名张亦然,男性,35岁,举止文雅,是某某局办公室主任。 过了中秋节,张亦然到市郊的S县下乡。办完公事开着车往回走的时候,张亦然看见了大路旁边红了叶子的柿子树。红了叶子的柿子树上挂着密密麻麻的大柿子,那柿子就像灯笼一样,红得耀眼,红得透明,红 此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作为国家未来的青少年可以拥有不同的审美选择,但如果越过底线,就

会变审美为“审丑”。

B.忽视演员自我修养、不合理片酬,影视、综艺低俗化,挑战公序良俗,是热捧“小鲜肉”等娱乐

造势传递出的不良倾向。

C.推崇“阴柔之风”的病态审美现象一旦泛滥,就会使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消退,甚至会销蚀

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D.社会转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损害了校园文化生态,而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缺失,则造成

青少年人格发育的“空心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个时代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等因素都会影响这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因此偶像具

有时代差异性是社会正常现象。

B.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既有“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因

素,更有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影响。

C.新时代军人身上奉献、刚毅、担当等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

时代潮流,提升大众群体文化的品格。

D.以文化人,更在育人,病态审美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审

美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6.扭转当下存在的病态审美心理,引领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语文试题 第3页(共8页) 得热烈。正是傍晚时刻,夕阳西下,山野苍茫,那一棵又一棵的柿子树就是一团团烈火,就是一簇簇落霞。

张亦然心里一兴奋,就把轿车靠路边儿停了下来。

张亦然是个爱吃柿子的人,张亦然的夫人是个非常爱吃柿子的女人,张亦然12岁的女儿是个特别爱吃柿子的孩子。他们一家三口,脾气秉性各不相同,但在喜欢吃柿子这一点上和谐一致。

张亦然下了车,立在田埂上四面看了看,前边的村庄炊烟缕缕,朦朦胧胧,看不见一个人。

张亦然感到很有诗意,也感到很是奇怪:这么繁茂的一大片丰收的柿子树,怎么没有看护人员呢?不怕被谁偷了柿子,不怕被什么糟蹋了东西吗?

张亦然笑了。他想,今天算来着了。

张亦然抬手在树上摘了三个柿子,心里说:“够了,我们家一人一个,拿回去尝尝新鲜。我张亦然是干部是主任,切不可‘人心不足蛇吞象’,摘了一个又一个。树的主人非常辛苦,一年四季披星戴月,忙忙碌碌!”

张亦然走了几步又返了回来,又从树上摘了三个:啊,我反正是来了,反正是摘了,那就好事成双,一个人吃两个吧!

这一次他拔腿要走时,背后响起一声怒喝:“站住!你为什么偷我的柿子?”

张亦然浑身一颤!回头一看,一位老汉从柿子树后面转了出来。老汉中等个头,黑红面孔,身板硬朗,60岁左右。 一片落霞里,手里握着的镰刀寒光闪闪。

张亦然立在那里,低头说:“大叔,您好。我错了,我不该摘您的柿子。” 老汉走到张亦然跟前:“光天化日,你那是摘吗?你重说!” 张亦然血红了一张脸:“老人家,是偷,是偷。” 老汉不依不饶:“你说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呢?无非是拿出一些钱,赔偿人家的损失罢了。张亦然很虔诚地问:“大叔,您说吧,您要多少钱我给您多少钱!”

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一伸手递到了老汉面前。

张亦然想早些回去,他不愿意在这里和一位农民老汉讨价还价,来回纠缠。

老汉斜斜地看了张亦然一眼,说:“你很有钱是不是?你太小看人了,我几个柿子能值那么多钱?你这不是侮辱我吗?”

张亦然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赶紧把那张100的换成50的。 老汉把脚一跺:“多,多,多!”

张亦然迷惑了,说:“大叔,我还急着赶路呢。您老人家高抬贵手吧!”

语文试题 第4页(共8页)

………………○………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

老汉缓和了口气,很认真地问他:“同志,看你也是一个公家的人,你说这世界上只有钱才能解决问题吗?” 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今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张亦然马上回答:“当然不是。还有政策,还有章程,还有纪律,还有思想觉悟,还有真诚和友谊,还有人格和品质……”

老汉说:“还有教训,还有记性,还有良心!同志,你给我5块钱算了,5块也不少啊!” 张亦然把一张10元的钞票塞到老汉手里,说自己身上再也没有比这小的零钱了。 老汉说:“你一位国家干部,为什么要在野地里摘人家的柿子呢?”

张亦然很难堪,很羞臊。他眨了眨眼睛,低下头回答:“大叔,我老娘已经上了年纪,她非常喜欢吃新鲜柿子,作为她的儿子,我……”

老汉挥了挥手:“明白了,你也是一片孝心啊。同志,我想搭你的车回家,到前边那个村你给我停一下,行吗?” 张亦然拍手欢迎:“大叔,那太好了,您收拾收拾,就来上车吧。” 想了想,张亦然又问了一句话:“老人家,您是村干部吗?”

老汉摇了摇头:“哪呀,我就是一个老百姓,就知道耕种锄耪收获庄稼!” 太阳已经落山了,老汉坐上张亦然的车之前,张亦然足足等了他15分钟。

第二天张亦然上班时突然发现他的车里有个鼓鼓囊囊的书包,书包里塞满了红得透亮的柿子。张亦然倒出来数了数,一共18个。

还倒出来一张10元的钞票。 张亦然沉默了,心里却波涛滚滚。

这柿子是给老娘吃的吗?可老娘远在乡下,有千里之遥。 这柿子不给老娘吃吗?可那话是他亲口说出来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在国家机关正式上班的人叫作公家的人”,表达出百姓对公职人员的尊重,也反映出公职人员

在百姓心中的距离感,引人深思。

B.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张亦然偷摘柿子从“一人一个”到“好事成双”的心理变化,

揭示出他内心贪欲的膨胀。

C.老汉故意提出要坐张亦然的车回家,在上车之前又让张亦然足足等了他15分钟,为后文老汉留下

柿子、退回钱埋下了伏笔。

D.老汉明知张亦然说谎却没有拆穿他,而是送给他18个柿子,提醒他不要忘记孝道,使张亦然受到

触动,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8.小说中画线处对柿子树的描写很精彩,请简要赏析。(6分)

9.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张亦然,有人认为是“老汉”,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抗字.幼节,父逊。年二十,拜建武校尉。永安三年,假节..。孙晧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敕军营更筑严围,自赤溪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如敌以至,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于围,

语文试题 第5页(共8页) 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咸欲攻阐,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西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竟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加拜都护。闻武昌左部督薛莹征下狱,抗上疏曰:“夫俊乂者,国家之良宝,社稷之贵资,庶政所以伦叙,四门所以穆清也。莹内厉名行,今之所坐,罪在可宥。乞垂天恩,原赦莹罪,清澄刑网,则天下幸甚!”时师旅仍动,百姓疲弊,抗上疏曰:“臣闻《易.》贵随时,《传》美观衅。今当务富国强兵,力农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而我已大病矣!”三年夏,疾病,秋遂卒。

(选自《三国志·陆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

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B.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

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C.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

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D.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

/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指古代男女成年后,为方便称呼另取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又称“号”。 B.假节,假以符节,持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员常加此称号。 C.牧,《礼记》记载:“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文中指各州的行政长官。 D.易,《周易》,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与《诗》《书》《礼》《春秋》合称为“五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抗指挥有方,军事才能卓越。西陵督步阐据城叛乱,陆抗并不急于进攻,而是下令修筑围墙,

既围困步阐,又抵御晋军救援,防止了腹背受敌。

B.陆抗审时度势,弃江陵赴西陵。羊祜进军江陵,陆抗认为江陵城固兵足不用担忧,但如果西陵与

敌人联合则会发生夷人骚乱留下后患,于是奔赴西陵。

C.陆抗为人谦逊,深得将士拥戴。他率军攻占西陵城,诛灭步阐家族及其手下大将,平定了叛乱,

战功卓著,但从无骄矜之色,得到将士衷心拥戴。

D.陆抗珍惜人才,冒死犯颜直谏。陆抗认为才德出众的人是国家的财富,对国家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薛莹注重品行修养,其罪可恕,便冒死为薛莹求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 (2)今当务富国强兵,力农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语文试题 第6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