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2:18: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作业推荐》——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单选题

1.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

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气氛,C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指的是政协会议的召开,排除A;材料未涉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信息,排除B;材料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联系所学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史实分析解答。

2.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

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 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 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不同,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也不同,即两国的具体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选项两国阶级革命的结果不同及D选项经济基础不同皆为B选项两国国情不同的具体阐述,因此B选项可以概括A、C、D三个选项,更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

3.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

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是基于

A.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B.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 C.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 D.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1953年”可知,是一五计划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材料反映的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是为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故A项正确;B不符合1953年的社会大背景,排除;1959-1961出现经济困难,时间与题意不符,排除C;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D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4.毛泽东最先设想"三大改造”需用三到四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到二十年时间)完成,后来

这一时间被不断压缩,最终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三大改造。对这一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中国经济建设效率很高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明显 C.民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 D.新生政权面临着外部压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很大的外部压力,必须尽快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因此“三大改造”的时间被一再压缩。故答案为D项。“三大改造”是改变生产关系,与经济建设效率没有关系,排除A项;“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建立起来,排除B项;民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与一再压缩时间没有关系,排除C项。

5.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

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中国重视与第三世界等不发达国家的交往,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则相对紧张,故C正确;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项错误。

6.“几百年来,亚洲问题主要是在亚洲之外决定,这种倾向现在还存在。但是,现在越来越

多的人认识到,以后要忽视亚洲国家对它们自己或它们邻国的想法,将是不可能的。”尼赫鲁这番话的背景是

A.印度实现了独立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万隆会议的召开 D.不结盟运动的开始 【答案】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