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12:59: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作者:赵飞飞

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7年第19期

不少教师一直困惑于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虽然大家都对那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感兴趣,也深知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可还是有不少学生沦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成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究其原因,大都是教师讲的过多,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了固定的框架中。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没有必要固执地要求学生按照教参来回答提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师更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只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教师的思维远不及学生的跳跃、宽广,与其要求学生墨守成规,倒不如好好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乘着想象这双翅膀,在语文学习的殿堂里自由飞翔,快乐飞翔。

学习本应是快乐的,也只有快乐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想象,学生便能在文字的描述中遨游天际,纵驰草原,漫步湖山间,行走绿水前;有了想象,学生就更能够结合自己的内心体会去感知文中人物的情感,领略文字散发的魅力。 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通过想象,自我构图,勾勒意境,学生很快就能感知诗歌内容,深谈自己的内心体会。比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肯定是直接让学生结合注解疏解每句话的含义,达到能够描述全诗内容的能力,再结合诗歌前面小字的内容,勾画其中的关键性语句,包括内容的概括、语言特点、名句考点等,就算是对全诗内容的了解了。然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会这么做。教师会在读诗之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从标题感知内容,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再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合理的想象,勾勒出内心深处完美的意境,进而感知作者借助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在这首诗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诗人、幽篁、琴、明月,然后教师通过提问——怎样的诗人?神情?装束?怎样的竹林?怎样的琴?有声音么?怎样的月亮?鼓励学生加进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者大胆的想象,给这些答案添加合理的形容词进行描述。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到诗歌中创设的这种宁静的意境,也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事后再对部分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就会发现,学生都很喜欢这种情境创设法的教学,头脑中形成的那些意境图,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脑海里,难以忘记。平时上个早自习讲的内容,要隔天才能背诵默写,而现在,当时教,当时背,当时默写,正确率都极高。

在作文教学中,也要让学生根据作文的要求,抓住立意点,大胆想象,再组织材料进行作文,这样学生便能洋洋洒洒,侃侃而谈。比如,命题作文《清明时节雨纷纷》。很多时候,学生审题只能局限于题目限定的范围,难有大的突破。这篇作文依然要求学生以记叙为主,可兼以抒情、议论。时值清明时节,一年一度的拜祭祖先仪式在各家展开,纷繁的飘飞的雨丝似乎就成了人们对先人缅怀之情的寄托。著名的千古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蓦然漫上心头,挂在嘴边。大多数学生只能从这些角度出发,叙写自己如何与家人一起祭拜先祖的情形,或者去缅怀先烈,或者去踏青感悟春雨。当然,有的写得情真意切,还是可圈可点的。不过,事实上学生所居住的城市常常并未达到“雨纷纷”的境界,思念祖辈和先烈的情感自然也没有那么绵长,所以这些缺乏想象的立意并不是教师想看到的。干旱,在这个本应有雨的季节肆虐无忌,贵州、云南等地出现了旱情。全球气候变化,冰川消融,大洋水位上升,许多小岛国被汪洋所淹,哥本哈根的全球环境会议,人们热议的低碳生活,等等。有的学生联系到这些时事,由“清明时节雨纷纷”引出对世界环境的担忧,自然立意鲜明,颇有深度,使人眼前一亮。而这,都得归功于学生合理、大胆的想象。 语文的学习是需要想象的,与其因循守旧,呆板无味,近似填鸭,不如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学习中自寻更多的乐趣。给学生扩大更广的空间,让学生徜徉于文字的花丛之中,泛舟于思想情感的瀚海,就不难发现,多了想象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变得更灵动、更活跃了,这或许正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逐的有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