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导学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3:39: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5课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完成导学案一、二。 第二课时

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第三课时

学习《清平乐·村居》;达标检测;课堂小结。 一、课前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自由读全诗,借助拼音读诗句,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4.自学生字词语。

5.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6.诵读全诗,发挥想象,这三首诗词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7.资料链接:

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唱歌,故唐、五代时多称“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阕。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二、预习交流、检测

1.自己读,小组间赛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提示“乐”、“亡”、“剥”、“遮”的读音。

2.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 剥落---剥皮 剥莲蓬 亡羊补牢---亡赖 .......3.师生互动交流对词语及诗词大意的理解及疑难的词句。

4.自己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这三首古诗词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怎样的乐趣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5.抄写生字。教师示范“蓑”写法。 三、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学习新课。

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

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铺”、“六七里”,让你感觉到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从“弄”字,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⑵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2. 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1)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究弄懂。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①“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怪生”一词,说明了诗人 ,原来是 。 (3)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诗人喜欢他们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3.学习《清平乐·村居》

(1)导入 。同学们,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 卜算子咏梅”、“清平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2)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3)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4)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小组内练习交流。

(5)文中的三个儿子分别在干什么他们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大儿子正在 ,他想:

二儿子正在 ,他想: 三儿子正在 ,他想:

(6)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7)结合自己的感悟,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把握这首词的大概内容。能有感情地背诵。 (三)拓展延伸。

(1)选择喜欢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四)达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