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监测技术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4 1:42: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钟楼监测技术方案

一、背景

xx钟楼,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知府张尧文主持建造,楼所赶高7丈,基开四门作通道。登楼小门与石阶在楼东门角、座北朝南。楼座中间有一大方孔,铺木板遮封。二楼和三楼为全木结构,漆黑光亮。登三楼是木梯,靠两面方面,自南向北而上,三楼上有一木结构挂钟用的架子,原有3000斤重的铜钟,被侵华日军所掳掠。

xx钟楼为明代早期古城建筑,位于北门街南端十字路口而中空通四路,钟楼基座是石条砌成方形建筑,边长12.5米,不算堞垛,高4.3米。石四面的拱门洞高3.94米,基座上建三层木构钟楼,面阔进深,每层各三间,周边有回廊,重檐覆屋,四角攒尖。自在至顶高达二十余米,在中国古代,像这样气势壮观的条基座论,四向拱门,三层重檐木构的钟楼十分罕见,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之瑰宝。

2006年5月26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钟楼是xx市古城墙唯一现存部份,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保持城镇的传统格局与风貌以及各种文物古迹,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镇)的必要条件和特殊需要,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岁月的无情侵蚀,xx钟楼墙体、拱圈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石块风化、石墙裂缝、拱圈变形等现象比较严重。

为了更加科学、全面、完整地做好xx钟楼修缮工作。提高保护修缮的预见性,降低破坏xx钟楼原状所携带的历史信息的可能性,非常有必要对xx钟楼实施监测工作。

二、监测依据

《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

《实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05年)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行条例》(2003年)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06年)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2006年)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年) 《古迹、建筑群和遗址的记录准则》(2003年) 《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3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国务院,2008年)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4年)

《西安宣誓——关于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周边环境的保护》(2005年)

《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1999年5月)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技术规范》

三、工程监测意义

1、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由于施工工序的复杂性、古建筑材料质量不确定性、施工人员的素质差异等多种施工因素的存在,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等的影 响,工程实施中需要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工程施工中的结构安全、设备安全和人员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科学指导施工。通过动态的施工监测可以了解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实际变形、应力变化等,为施工方和设计单位提供实测数据和资料。根据实测数据的反馈,实时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在可控的管理范围之中。

3、保障业主和相关社会利益。通过在施工全过程中不间断的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施工工序,确保工程科学、合理、有序进行,使得工程最终高质、高效、如期完成,有力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 四、工程监测内容

在对古建筑的改造和修缮工程中,必须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技术方案和科学的监控手段,保证古建筑在整个施工过程以及运营阶段的安全性。

1.水平位移监测:对xx钟楼古建筑物的北方向或顺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大地测量方法,大地测量方法主要是以外部变形监测控制网点为基准,以大地测量方法测定被监测点的大地坐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