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2:06: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有专家提出,早期的社会化是整个人一生的基础,如

果幼儿的社会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那么他的心理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新《纲要》贯彻实施,给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孩子们的社会化受老师的影响也受同伴的影响,我们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在幼儿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将来打好基础。以下是我在幼儿园工作期间一些做法。

一、教育的态度:热情、关爱、理解幼儿

在幼儿的生活圈中,教师是幼儿最崇拜的人物、最真实的榜样。

教师的关爱和理解,使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就拿晨间接待来说吧,每天,我与同班老师教师在活动室前热情接待幼儿,与幼儿互相问好。小班初期,有些幼儿在父母的引导下,能主动向老师问好,我们就夸奖他:“真懂礼貌!”过后,还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他们,让他们得到一种满足;有些幼儿的父母一到幼儿园,放下孩子就走,这时我们耐心的启发孩子,用得最多的办法是先调整好好的情绪,再引导,比如:“哟,今天穿花花裙子好漂亮,漂亮小姑娘会不会叫老师早呀?”有些幼儿闹情绪,我们因人而异采用各种方法,使他喜欢幼儿园、爱老师,以后再慢慢学习向老师问好;对于那些总不愿与教师交流的特殊孩子,我们不仅需要足够的耐心,还要懂得抓住机会。我班有位孩子叫楚楚,每天妈妈送他上幼儿园,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1

妈妈很耐心,坚持天天引导他向老师问好,我们也做了不少努力,可是效果总是不理想,“六一”节前,他被妇幼保健站评为健美儿童,当天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 了他并发了奖状,放学的时候我还主动的告诉他妈妈。第二天,他来园时,显得很高兴,我马上说:“哟!我们班的健美儿童来了,小脸蛋红扑扑的,快让老师抱抱。”他象一只快乐的小鸟跑到我身边??,从那天开始,他每次来,都非常主动的向我们问好。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与幼儿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与孩子们一起活动、游戏和大家打成一片,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

二、提供丰富的玩具,为幼儿创造交往机会

玩是幼儿的天性,为幼儿提供玩具,等于为幼儿创造各种交往

的机会,幼儿会往往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刚入园的一段时间里,大多幼儿各玩各的玩具,合作意识较差,随着对玩具玩法的进一步掌握,出现了几个人合作拼成大汽车的现象。我们用雪碧瓶做成了很多的篮子,用娃哈哈瓶做成了杯子、沙垂等,幼儿拿着这些玩具几个人一组的在一起玩??。我们尽可能的提供多种类型玩具;有订购的玩具,也有师生自制的玩具。有了玩具,幼儿比较容易交流,同时也减少了争夺玩具的现象。

三、组织各类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创造交往的机会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可以幼儿提供大量的机会,尤其是

角色游戏,它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协作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小班初期,我们组织音乐游戏《找朋友》

2

等培养幼儿大胆的交友。通过角色游戏《上学》日常生活学习活动情景,这时,连平时见老师就别扭的幼儿在这种气氛感染下大多也活跃在其中。我在幼儿读小班期间,先后组织幼儿玩了《看病》、《住院》、《三口之家》、《超市》、《出租车》等角色游戏,幼儿在模仿成年人的社会活动中,学会遵守一些社会公德,形成道德意识的基础,提高了交往能力。比如:在认识医院之后,我们组织幼儿玩《看病》的游戏,第一次此游戏,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懂得看病的顺序,但还不太会用语言交谈,只是走走场感受一下气氛。第二次玩《看病》的游戏,已经有了经验的孩子们开始偏重于语言的交流,“病人”和“医生”之间的谈话有模有样,“医生”还认真的开了处方。有些小朋友心急想插队,被制止了。看病排队是成人社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准则,幼儿模仿这活动,能使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初步有了社会道德意识。第三次,我提出了新的要求,两个孩子一组,一人当妈妈或爸爸带孩子去看病,让幼儿学习怎么去照顾人。角色游戏的开展,使得幼儿体验“角色”的感受,社会交往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一些有缺点的幼儿游戏中经历了一些“磨难”后对他们逐步形成好的品德非常有帮助。

四、角色的轮换尽量照顾全体幼儿

一个班里总有一些表现得较活跃的,也有一些表现沉闷的幼

儿。一般来说,请活跃的幼儿担任主角活动比较容易开展,但如果长期这样,就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如果活跃的幼儿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将造成他太有优越感、不懂等待、不能耐心听别人说话等习惯。

3

相反,沉闷的幼儿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将会形成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缺乏主见等习惯。这些对孩子们的性格塑造是不利的,所以在分配角色时,在小班初期先请活跃的儿童,让他们起到带动的作用,当沉默的幼儿渐渐的有了表现欲,我也激励他们上场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尽可能的让幼儿轮流当主角,使每个幼儿都体验、适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平衡的发展。在平时,我们每星期选两个班长,名誉上选其实是轮流,班长这一角色幼儿容易体验到班长的责任感,显得自信,感到自豪。因而激励幼儿大胆的表现,主动与各种类型的幼儿交往。当活跃的孩子越来越多的时候,出现另一现象:“抢、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教育幼儿尊重别人,学会等待的道理;也可在游戏前采用“招聘”等文法,让幼儿参与竞争,凭能力争取自己想要的角色;还可教育他们发扬谦让的美德,然后用语言激发他做其他角色的愿望。由于这些游戏需要相当的社会性技能,幼儿在游戏中不仅提高了游戏水平,也加强了幼儿间交往和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获得社会性的发展。

五、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基本一致,但每个幼儿的个性是不相同的。

个性不同的幼儿需要我们采用适合他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正确引导。比如:小军年龄较小,反应较慢,说话吐字不清,他想跟小朋友玩,但不知怎么做!我分析他与朋友前面表扬他从来不迟到、从不打人等优点,课间有意识的帮他找与他年龄相近的幼儿跟他做朋友,经过一段时间,慢慢的进入了轨道。有一位叫小宇的小朋友,平坦里

4

很少有朋友,这里逛逛,那里逛逛,很少接触玩具,又不敢去玩大型玩具。经家访了解到他的玩具极少,家里面有很长辈,没有一个与他年龄相近的孩子,成人世界的环境造成他不爱玩玩具、不太有定性、不习惯与小朋友交往的原因,我与其家长交换了意见,并建议他们多带小宇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为其创造与不同的人交往的机会;在幼儿园里,请一些性格开朗的哥哥跟他一起玩结构玩具,带他参加各种活动,当他在交往的过程中被淘汰、被冷落、被小朋友拒绝的时候,我们耐心地和他一起找出不受欢迎的原因,渐渐的他也进入轨道。忧郁、孤独、胆小的小刚,从不参加任何游戏,极少看见他欢乐的笑容,但我发现他喜欢玩玩具,只有在玩玩具的时候,面上才有丰富的表情。于是,课间自由活动时,我常有意的和他一起玩玩具,上课时,试着安排一个性格较温和的玲玲,一个较活跃的丁丁分别坐在他两边。我一天一天等待他的变化,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与玲玲结成了固定的朋友,两人同进同出同玩同乐,但语言交流不多,再过一段时间,他开始模仿丁丁的动作。从那以后,我开始安排小朋友邀请他做游戏,他有时也参与小朋友的游戏,看得出来,他已经开始体验到与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小刚一天天地进步着,“六一”节,他的家人来看人演出,他表现得特别主动,父母非常的高兴。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小刚发生了喜人变化,他基本上能和班里的幼儿交流了。所以教师要善于了解幼儿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不断地鼓励幼儿进步。

此外,还可通过文学作品的引导,使幼儿产生与他人交往的愿

5

望;打破班级界限,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学习与不同年龄特点的人交往。总之,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不仅能使幼儿理解对方的态度和愿望,而且也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与朋友合作、同伴间的约束等等,这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

二OO四年四月 附:

姓名:蒙江红

单位:天等县教育局教研室 邮编:532800 手机:139787556503 宅电话:(0771)352158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