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案一体化(鲁教版):必修二 第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2:12: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

一、教材分析

《学用地理统计图》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单元活动,主要学习阅读各类地理统计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运用资料,绘制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初步学会图文转化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解读复杂的人口统计图 2.能力目标:

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及其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及其使用方法 难点:解读、绘制复杂的人口统计图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对于解读复杂的统计图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常见地理统计图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用地理统计图,初步了解常见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准备世界各大洲人口柱状图、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便于直观教学。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新课:你会解读下边这幅地理统计图吗?统计图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可以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把枯燥的地理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使我们更便于分析、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

年份 1949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出生率% 3.60 3.70 3.40 3.70 3.79 3.34 死亡率% 2.00 1.70 1.08 1.00 0.95 0.76 年份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1 出生率% 2.30 1.82 2.10 2.10 2.10 1.34 死亡率% 0.73 0.63 0.68 0.67 0.67 0.64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用地理统计图。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常见地理统计图有哪些?如何判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用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常见地理统计图有哪些?如何判读?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常见地理统计图有哪些?如何判读?? 学生回答常见地理统计图:坐标图、、柱状图:、曲线图:、 教师点拨如何判读地理统计图: (1)、读图名:通过图名了解统计图反映的内容 (2)、读坐标图例:通过坐标、图例了解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值大小(单位) (3)、读数据(大小、变化趋势):一要读全,二要注意数据变化趋势 (4)、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准确地从中把握事物联系发展变化特征,然后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 (5)、图表(图图)转换:图表、图图转换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培养发散能力

学生明白如何如何判读地理统计图后,六人一组,分工合作。要求学生根据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制作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统计图,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够判读地理统计图,从中找到了成就感。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你怎样理解结构图?常见结构图有哪些?如何解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如何判读地理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探究二:你怎样理解结构图?常见结构图有哪些?如何解读?

学生回答结构图是表现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统计图。常见结构图有:扇形结构图、柱状结构图、饼状结构图 教师点拨如何解读地理结构图 (1)、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2)、对地理事物进行综合分析 (3)、采用对比法加深对地理事物结果特征的认识 教师总结: (1)、柱状统计图: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用柱状的长短或高低表地理数量的差异 (2)、线状统计图: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配规律。统计 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统计图中的一些明显的转折点 ,常常因为具有特殊的意义而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3)、扇形统计图: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 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内

部结构。判读时,主要是通过 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断其性质 (4)、饼状统计图:是由扇形统计图派生出来的三维图形,除了反映某些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外,还反映总体的绝对值。 我们可从数量的变化和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概括地理事物 的发展变化状况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如何解读地理结构图。并领会各种图的作用。 探究三:认识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让学生阅读本段文字,了解人口年龄金字塔是用几何形式来描述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一种图式,它具有说明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由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所反映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以及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作用。然后教师给出探究三的思考题: (1) 阅读课本图1—4—8,说出中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2) 根据课本28页1—4—9,绘制一幅典型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

教师明确:第一、二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底宽上窄,各年龄组比重差距大,表明人口的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年轻人口比例大,人口类型为增长型,总人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第三、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虽也是底宽上窄,但各年龄组比重差距小,且底宽不大,表明人口的出生率低,死亡率降也低,平均寿命延长,人口类型为稳定型,总人口增长缓慢。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绘图让学生理解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为今后学习地理在读图绘图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究四: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多媒体展示中国不同年龄段比重图、FLASH动画展示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两图,让学生对于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有较深入的理解。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学用地理统计图,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的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城市起源的条件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

一、学用常见的地理统计图 1.常用的地理统计图及作用 2.地理数据及其种类

二、研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作用 三、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1.三角形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