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浙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43: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2-04-18淳安二中生物组叶世斌整理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一.2012年浙江省生物考纲要求的17个实验分类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理解记忆)

1.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 实验测量与记录 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 实验结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 理科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

2.1 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包括3类: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具备可重复性。 2.2 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 2.3 单因子变量的原则。 3 理科实验设计的4性

3.1 科学性:这是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原理、操作、程序、方法正确)。

3.2 安全性:尽量避免危险性操作(如果必须使用,要注明,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3.3 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取药品、仪器、设备在中学现有实验室内能够完成。 3.4 简约性:实验方案尽可能简易方便(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

总之,a.原理正确,b.效果明显,c.装置简单,d.操作安全(其它正确步骤多一步要扣分)。 4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4.1 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要求的基本条件;

4.2 精心策划实验方法、严格设计实验过程、合理设置对照或变量,并引入科学的测量方法; 4.3 能够做到有效预测实验结果、科学描述实验结果,并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5 实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5.1 在掌握实验目的、原理的基础上确定实验方法。 5.2 严格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准确设置对照或变量。 5.3 注意实验程序的科学性、合理性。 5.4 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测量、记录。

5.5 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其导致原因,并能够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5.6 多分析实验设计的实例。 6. 完成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记忆): (1)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一般在题干中有“验证??”“证明??”等表述的为验证性实验,有“探究??”等表述的为探究性实验。

(2)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一般在题干“验证”、“证明”、“探究”后的内容就是实验的目的。 (3)找出单一变量,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置,无关变量如何控制。 (4)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 (5)设计实验步骤

1

2012-04-18淳安二中生物组叶世斌整理

①材料的预处理(如材料是要用液体,但题目中给的是固体材料;如溶液的配置和浓度的设置); ②实验的前测(如生理实验中需要对实验前的材料进行生理指标的测量等); ③给相同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材料)编号或分组,如A、B、C或1、2、3;

④根据实验要求加入(等量、生理条件一致或其他等同条件的语句)实验材料,说明A为对照组,B、C为实验组;

⑤确定单一变量的设置,同时确保其他培养实验条件一致(如实验试剂的成分体积等量、实验器具大小型号相同、处理方法相同等,排除其他无关变量),实验时间多少,观测哪些具体指标;

⑥实验结果的处理(如观测的现象是什么,是否需要统计即对数据的整理,是否需要将数据转化为图表或图像,设计表格等);

(6)结果的分析(对应验证实验和探究实验):

验证性实验如“验证??”、“证明??”都可预测到与实验目的一致的结果。

探究性实验如“探究……”预测的实验结果不唯一,大多有三种可能:变量促进结果;变量抑制结果;变量与结果无关。

三、 实验设计的精选习题

1(上海高考题)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1)实验目的 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 还原性糖可用 试剂,淀粉可用 试剂来检测。 (3)实验器材一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 (4)实验步骤:

①鉴定还原性糖: 。 ②鉴定淀粉: 。 (5)实验现象 。 (6)结果分析 。 (7)在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操作中应注意: 。

2.(20分)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消失。许多有机磷杀虫剂是专门抑制昆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在有机磷杀虫剂 的作用下,昆虫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神经细胞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至死亡。有机磷杀虫剂对人体也可能有毒。请你设计一个动物实验,探究有机磷杀虫剂对脊椎动物神经兴奋传导中是否具有影响。

(1)实验课题: . (2)实验变量: 。 (3)假设及预期:① : ② 。

(4)实验用品:剥制好的两个相同的青蛙神经肌肉标本、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可以保持离体两栖动物的组织器官具正常的生命活动,相当于人类的生理盐水,是个等渗溶液)、培养皿等。

(5)实验步骤:

2

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编号l,2,加入等量的任氏液,分别将青蛙的神经一肌肉标本浸泡在任氏液中。

第二步: : 第三步: : 第四步: : 第五步: . (6)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3.(20分)为探究ATP的生理作用,科学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剪下长约1 cm、宽约0.5 cm的一小条新鲜的蛙腓肠肌,放在盛有质量浓度为O.65 g/dL的氯化钠溶液(浓度与蛙细胞外液的浓度相当)的培养皿中。

步骤二;在载玻片的中央滴2滴质量浓度为O.65 g/dL.的氯化钠溶液,用玻璃分针挑取该腓肠肌,放在载玻片上的氯化钠溶液中,并且使肌肉呈直线状。

步骤三:将载玻片放在坐标纸上,测量并记录肌肉的长度。用铜锌叉间歇刺激肌肉,直到肌肉疲劳不能收缩为止。

步骤四:向刚丧失收缩功能的肌肉上滴1滴某种溶液,用铜锌叉刺激肌肉2~3 次,测量并记录其长度。测量结果,肌肉长度不变。

步骤五:用吸水纸吸去肌肉上的溶液,再向肌肉上滴1滴另一种溶液,用铜锌叉刺激肌肉2~3次,测量并记录其长度。测量结果,肌肉长度变短。 请分析回答:

(1)步骤二中,滴加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2)步骤三中,用铜锌叉间歇刺激肌肉,直到肌肉不能收缩为止,是为了

(3)步骤四、步骤五中所滴加的溶液,分别是ATP溶液和葡萄糖溶液中的哪一种? 。如果将步骤四,步骤五中使用的溶液对调,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因为 。 (4)实验结论是

4.(20分)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丝状真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这些微生物的数量极其繁多。某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有关项目. (1)作出假设:

(2)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灯、水、蒸馏水、稀碘液、斐林试剂、淀粉溶液等

(3)实验步骤: ①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 ②另取2支烧杯, ③在室温(20℃)下放置7天后,分别取20mLA烧杯溶液加入甲乙试管中,再分别取20mLB烧杯溶液加入丙丁试管中

(4)实验结论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