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特色简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22: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无机化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特色简介

几年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的努力与充实中,该课程不仅能达到《无机化学》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方面显示出特有的作用。 一、教学以“必需、适用、实用”为原则,利于学习,便于掌握。

无机化学是生物工程、食品工程、和制药工程等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近两年的改革,形成无机化学教学以“必需、实用、适用”为原则的特色,从而在压缩学时的情况下,仍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并重点的掌握无机化学的精髓,获取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无机化学通过完善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合理的编排教学,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目标。

⒈教学内容的“必需、适用、实用”。

通过两次修订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应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又符合教学规律和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大纲遵循宏观和微观两条主线:宏观—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解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 微观—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的结构。

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大纲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严格把握,重点讲述,删除与高中化学重复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起点。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后续课程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将一些较简单的、容易理解的概念列为自学内容,将一些偏理科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列为选修,适用于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对每一章节需要掌握、熟悉、了解、自学的内容都做了明确规定。课程在部分章节安排了自学内容,自学内容从层次上讲比较浅显易懂,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和基本的思维方式的训练,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后,已经初步具备自学和理解的能力。在安排学生自学的时候提出一些思考题和布置习题或者介绍学生差一些参考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变过去讲课面面俱到的、平均分配的教学模式,在相对较少的的学时中,适当的增加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扩大了教学容量,注重知识的应用和知识面的延伸。增加和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例如:化学与生物技术的密切关系;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应用;人体生命元素的功能;头发微量元素谱的研究与应用;生物膜结构研究的一些进展;Junk DNA的功能途释;禽流感及其免疫防制研究;细胞核内蛋白质动态变化研究进展;植物多肽抗生素研究进展;脂肪组织的免疫功能等作为无机化学前沿补充知识,密切了课程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又提高了学生

学习的兴趣。

⒉教学手段、方法的“必需、适用、实用”。

课程教学方法的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图文并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将静止的内容动态化,微观现象宏观化,抽象思维直观化,尽量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特别是讲到微观的结构例如原子结构的教学,从没采用多媒体教学到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了一个层次。理论课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课后通过教师答疑及学生专题讨论,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设计首先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宗旨,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选取一些同学比较关心(如大气污染,绿色化学等)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绿色化学的时候,有一位从农村来的同学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言时表示将来毕业后要回家发展绿色产业。这样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模式为自主学习模式。

我国高考制度大不相同,有一些省高考实行3+x,而一些省高中化学教学已经实行新课改,针对学生在化学基础上的差异,我们实行分层教学。实行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尖子,而是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使教学目标更加贴近学生,教学手段更能有效地施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进入学习的“正螺旋状态”。例如04级郝本权、05级戴阳平、姚健等同学出高中会考以外在没学过化学,通过分层次教学使这些学生能够适应现在专业的学习。 二、精选实验,规范操作,注重能力的培养。

⒈教学实验的精选,以保证教学需要为前提

本课程的实验内容丰富,实验选题恰当,实验目的明确。通过改革无机化学共设8个实验,24学时,在强化基本训练操作,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素质的基础上,以原理实验、现象实验和测定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判断、归纳总结、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将原来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常量实验改为微量实验,节约了实验经费,缩短了实验时间,达到了教学要求。 ⒉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

从2004级开始,课程组增加了综合性实验—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的制备。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明显。在2004年第一届天津市大学生化学实

验邀请赛中,有8人次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毛华丽、傅松哲同学获得无机化学实验一、二等奖、2007年第二届天津市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中,杨晓庆、杨鹏获得无机化学实验一、三等奖。连续两次获得无机化学实验一等奖成绩的取得和实验教学改革是密不可分的。

2006年开设开放实验《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和组成测定》,学生在深刻理解无机化学的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化学原理和各种实验方法,从查阅资料、确定实验方案、遗弃的准备到实验结束的后数据的处理与结果讨论,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无机化学课程组 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