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免疫耐受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1:28: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装 订 处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医学免疫学》

主讲教师: 王悦

一 、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2、HLA与临床医学之关系回顾 3、B细胞表面的重要分子及其作用

4、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在免疫耐受中的角色分析 5、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阶段的生物学作用 6、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进展 7、抑制性T细胞的类型、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8、免疫耐受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9、抗体应用于免疫治疗中之进展分析

10、对Th1、Th2、Th17细胞的效应及功能分工的认识进展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装 订 处

装 订 处

免疫耐受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一、引言

在器官移植治疗中许多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使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移植器官功能丧失并没有减少。移植免疫耐受是指受者免疫系统对同种异型移植物的特异性无应答,但是对其他抗原的应答保持正常。免疫耐受具有免疫特异性,与免疫缺陷或药物引起的对免疫系统的普遍抑制作用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免疫耐受的意义在于:①如获得移植免疫耐受,在器官临床移植中就可避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从而避免由其带来的副作用,如感染及肿瘤易感染性的增高;②免疫抑制不能避免慢性排斥的发生,长时间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存活率不高;③减轻昂贵的经济负担,极大提高受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很多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耐受诱导机制和方法,现予以综述。

二、诱导同种异型基因嵌合体诱导移植免疫耐受

通过长期研究发现,接受异体或异种移植物一段时间后,受者体内出现供体细胞,移植物内出现受者细胞,这种供、受者细胞共同存在的现象称为嵌合现象。嵌合体可分为完全嵌合体和混合嵌合体,完全嵌合体建立需用去髓性处理的方法获得,而混合嵌合体可通过非去髓性处理方法获得,完全嵌合体和混合嵌合体均可以诱导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但只有混合嵌合体可以在毒副作用较小的预处理条件下获得,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免疫力。因此,诱导混合嵌合体的方案具有显而易见的应用优势,并得到了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完全嵌合体建立的方法及其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大剂量致死性全身照射和化疗去除受者所有造血细胞以最大限度破坏受者造血系统,后输入异基因骨髓细胞,使其在受者中彻底重建新的造血系统,形成去髓型完全嵌合体。此种移植供体细胞植入稳定可靠,但并发症多且危险性大,以增加肿瘤和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代价,在动物实验可行,临床上则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其机制为:供者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发育为成熟淋巴细胞的过程中,经历阴性选择,针对受者同种异型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被清除,故重建后的受者免疫系统对受者及供者组织抗原均产生免疫耐受。

混合嵌合体建立的方法及其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在持续应用低剂量的全身或淋巴组织照射,多克隆抗淋巴细胞血清,骨髓抑制剂如百消安,非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