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种类分析与中国金融风险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16: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风险种类分析与中国金融风险

一、风险的定义:

如果一个经济行为者所面临的随机性,能用具体的数值概率来表述,这些概率可以像拿到彩票一样客观地确定,否则就反映了个人的主观信念。那么就说这种情况涉及风险,即可以用具体的数值概率来表述的广义的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损失(又分为现实损失和潜在的损失)及波动的特点。

二、风险的分类及分析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其又可以分为:

1、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国家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应收账款(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活动中,可能遭遇到国家风险主要包括战争、政府征收、违约、汇兑限制和国有化等。

2、主权风险。主权风险对方国家发生政治经济混乱而冻结我方资产或使我方资产难以调回的风险。在所有的投资风险中,主权风险是第一位的风险,一国境内任何机构的评级都不能超过该国的主权评级。

3、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应当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为法律风险。其中包括法律出台太慢,出台新的法律禁止两种情况。

4、结算风险。在涉及货币结算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外汇市场的交易不分昼夜,每个小时都在进行,它还不时地牵扯到不同国家司法权的制度。正是这个特点——跨境、跨时区的交易——为每天高效率地结算近2.4万亿美元的双向支付或估计为25万到30万笔的货币汇兑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具体例子有1974年曾经发生的赫斯塔特银行倒闭。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信用风险也是房地产按揭贷款风险。1998 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发展。与美国银行机构相比,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收入资产证明并不少, 很多贷款行为完全偏离上述最 基本的银行业经营原则。很大程度上,在银行信贷金融的支持下,房价才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飚升。上述事实,与美国房地产市场违约前的情况有相似之处。

(二)市场风险:

1、利率风险又包括利率错配和利率波动缺口风险。利率错配风险指当一般利率水平的变化引起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的利率发生程度不等的变动时,银行就会面临基差风险。即使银行资产和负债的重新定价时间相同,但是只要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调整幅度不完全一致,银行就会面临风险。

2、基差风险。基差指同一时点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差,当一般利率水平的变化引起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的利率发生程度不等的变动时,银行就会面临基差风险。即使银行资产和负债的重新定价时间相同,但是只要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调整幅度不完全一致,银行就会面临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贷款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一般都是中央银行所公布的利率,因此,基差风险比较小,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特别是与国际

接轨后,我国商业银行因业务需要,可能会以LIBOR为参考,到时产生的基差风险也将相应增加。

3、收益率曲线风险。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也会使用权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即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移动,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形成收益率曲线风险。 根据中国国债信息网公布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银行2004年底持有的国债面值已经超过3万亿元。如此大的国债余额在负收益率曲线情况下, 收益率曲线风险非常大。

4、汇率风险: 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风险:(常被称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微观上指变现能力。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常被称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个世纪90年代末以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长期不足,信贷膨胀的态势相当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宽松,特别是2005年以来,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被经济学家认为发生几率极低的“流动性陷阱”已在我国金融运行中初现端倪,并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营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1]2006年,银行的巨额流动性使到全国性的信贷规模急剧膨胀,间接推动了各种资产价格全面上升,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形成严峻挑战。如何有效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摆在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课题。

(四)操作风险:欺诈、交易系统及清算系统故障、个人不充足的员工训练及操作失误,突发事件,道德规范。

广义的操作风险是指除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之外的所有风险,狭义的操作风险则是指存在于金融机构“运营”部门中的,由于控制、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引起的潜在的损失的风险。英国银行家协会和Coopers&Lybrand共同进行的有关调查(1997年3月)显示,操作风险的主要问题集中于缺乏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兼顾广义和狭义的观点,并结合英国实际调查的结果,我们认为,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因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或其他一些人为的错误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尤其是因管理失误和控制缺失带来的损失。不能识别操作风险或者没能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它,将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如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在我国现阶段,由于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和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操作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之一。

三、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

一是信用风险仍然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贷款和投资是金融机构的

主要业务活动。贷款和投资活动要求金融机构对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金融机构的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下降。因此,金融机构面临的一

个主要风险就是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即信用风险。在经营过程中,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及时界定发生问题的金融资产、未能建立专项准备金注销不良资产,并且未及时停止计提利息收入,这些都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问题。并且现在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扩张期,经济景气的上升,也部分掩盖了房地产贷款业务隐含的风险。要知道,就像潮汐,经济景气状况总有发生变化的时候。一旦经济进入下调期,房地产贷款违约率水平可能就会上升。因此,不能对目前看似蒸蒸日上的房地产信贷业务过于乐观。

除银行类金融机构面临很高的信用风险外。近几年我国证券类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也日益突出,相当部分证券公司的资产质量低下。最近已发生多起证券公司因资不抵债被接管的案件,中央银行不得不为此动用再贷款偿还被接管公司对个人债权人的债务。所以,我们对金融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始终不能掉以轻心。信用风险仍然是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在对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判断时,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是近年来房地产贷款的大幅度增长。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房改有直接关系。我国的房改是上个世纪末启动并在近年基本完成的。居民住房抵押贷款是房改后出现的新生事物。

我国金融业风险管理的制度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加上金融风险本身的复杂性、隐蔽性等,使得我国面临以下的金融风险。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体制尚未成型。这主要表现在:多部门共同监管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严重缺乏;监管分支机构地方化的倾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