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3 8:52: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及片断反思

教学预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练习十第1—3题。 教材说明:

《小数的性质》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的基础进行学习的。教材中的三个例题,分别围绕“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性质的应用”展开。例1是本课教学的核心。它主要以3个表示长度的小数为载体,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从而概括、理解小数的性质。例2、3是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够应用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改写,渗透“变中有不变”的辩证观点。

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及灵活运用的能力,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发展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发现并理解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明白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学具准备:米尺、答题卡、小正方形卡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三只小猪中的笨笨猪吗?笨笨猪最爱它的妈妈,它总是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不,笨笨猪又帮妈妈到香肠商店去买香肠,可是它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课件演示:香肠商店里有三根粗细一样的香肠,它们一头装在盒子里,另一头露了出来,并在上面标有每根香肠的长度分别是0.1米、0.10米、0.100米。

笨笨猪耷拉着脑袋,犯糊涂:我应该买哪根香肠呢?

【评析】将枯燥的数学信息融入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之中,由憨厚可爱的笨笨猪在买香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困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探究问题答案的兴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乐于助人的热情,渗透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的“感恩”教育。

2、师:咦,如果你是笨笨猪,你会买哪一根香肠呢? 学生评判,教师收集学生多种想法。

【评析】无论学生的看法与否,教师都给予微笑的肯定。鼓励并尊重学生思维的各异性,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其实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而无论思考答案是否对错,只要有思考,那就是最棒的!

二、逐层深入,自主探究。 1、提问猜想。

师:明明是用三个不同的小数表示香肠的长度,可是为什么会有同学认为它们是一样长,而又有同学却认为它们不是一样长!你们能不能用什么方法或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证明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

2、验证猜想

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展开了讨论,教师巡视全班,收集学生们的不同想法。并分别请同学进行全班交流。(同桌议一议)

(1)教师鼓励学生用所学过的多种方法验证。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课件演示。

预设1:用小数意义来分析这三个小数是一样大。 预设2:直接转换长度单位来分析。

预设3:用比较各个数位上的数来分析。 预设4:用直观的尺比一比或量一量。 ……

(2)学生拿出直尺用手比一比,直观感知这三个小数大小是一样的。

(3)教师小结:我们同学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证明这三个小数确实相等。(教师板书:0.1米=0.10米=0.100米)看来,这三根香肠一样长。

【评析】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动脑筋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不同的数学方法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想,充分体现了学生们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并将选择探究方法的主动权也放置学生们的手上,由以往我们教师要他们探究转化为学生们自己想探究,自己要去探究,真正意义上由被动式探究向主动式探究转变。

3、再次分析

(1)课件出示:三根香肠的价钱分别标了两种价签:0.5元、0.50元,两种质量:1.2千克、1.200千克;

笨笨猪自言自语说:虽说三根香肠是一样长,可是它们却有两种价钱和两种质量,我到底该买哪一根比较划算呢?同学们帮帮我吧!

(2)师:帮帮笨笨猪,究竟买哪一根最划算呢! 学生分析交流。

(3)小结:看来这三根香肠的无论是重量,还是价格都是一样的。笨笨猪买任何一根香肠都可以。

(板书:0.5元=0.50元、1.2千克=1.200千克) 【评析】以往的教学设计可能停留在先前的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就进行归纳总结规律,而这里在前面初次探究的基础上,从多方位的再次提供充足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们去分析验证,将数学中的不完全归纳法的范围推得更广,同时为后续规律的总结探究作了坚实的铺垫。

4、观察归纳

(1)仔细观察这三个式子,(教师将每个式子中小数的末尾的0涂红)你发现了什么?

先放手让学生们自主观察,教师可适当指导:这些0在这里和0.1、0.5、1.2比,影响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如果再添上1个0呢?2个0呢?小数的大小变了没有?添上0没变,那么去掉0呢?根据我们刚才研究的,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现场板书小数的性质。

【评析】在充足的数学信息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等一系列过程中得到“小数的性质“,学生的理解更透,感悟更深。

(2)是不是所有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呢?(请大家看屏幕)

①书第5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②除了这两个小数,你们还能不能举出像这样类似的两个小数?(学生举例,课件随机展示)

【评析】仅仅由眼睛观察算式得到小数的性质并不能说明其意义的广泛性,通过设计放手让学生们涂一涂,说一说,验一验,进一步验证了小数性质得出的准确性,渗透了“枚举法”的思想和“不完全归纳”的学习方法。

(3)小结:看来,是所有的小数——生: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 4、判断。

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因为0.2米=0.20米,所以这两个小数完全相同。( )

【评析】由两道判断题让学生们进行辨析,不仅突出了小数性质中的关键词及重点之处,而且也渗透了数学学习中“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的辩证思想。 三、体验应用,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个小数的性质,它在我们生活中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看大屏幕!

(1)出示生活中信息:一条鱼重3.50000千克、小明50米跑8. 02000秒

A4纸厚0.2毫米、 黑板长4.08米 一堆煤重3吨

看了这些数据后,你们有什么想法?依据是什么? 【评析】将小数的化简和改写融入了生活信息中,充分体验了小数性质在生活中运用的价值。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去掉小数末尾的0,这样就可以将小数化简。 出示例2,学生回答,交流化简方法。 为什么105.09中的两个0却不能去掉?

(2)学生抢答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第1小题,全班反馈。 2、智慧小精灵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数学问题。

(1)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你们会吗?试试看!

怎样将0.2改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依据是什么? 又怎样将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2)独立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第2小题,全班交流反馈。

3、小结:看来我们可以根据小数性质,将小数末尾去掉0从而将小数化简,或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末尾添上0,改变小数的位数。

【评析】虽说这一过程应该是新授环节,但是教师将此设计成探究知识的延伸与运用,是基于在学生刚探究出小数性质的学习基础上,借助其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趁热打铁,进行迁移运用的学习,此时的学生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四、课堂总结,提炼学法。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鼓励学生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以及质疑等这几个方面小结。

五、独立练习,拓展提升。

1、5分钟集中练习。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哪些“0”能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