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3:14: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间代谢产物3种。生物氧化的类型包括呼吸,无氧呼吸,发酵3种。 底物脱氢4种途径:EMP,HMP,ED,TCA循环。

EMP途径的特点和意义:供应ATP形式的能量和NADH2形式的还原力,连接其他三个重要途径的桥梁,为微生物合成提供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通过逆向反应可进行多糖合成。

HMP当葡萄糖经一次磷酸化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后,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酶作用下,再次降解为14分子CO2和1分子磷酸戊糖。作用:①供应合成原料;②产还原力;③作为固定CO2的中介;④扩大碳源的利用范围;⑤连接EMP途径。特点: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NADPH+H+形式的还原力及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

呼吸,又称好氧呼吸,特点是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ATP 形式的能量。 无氧呼吸: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H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物)的生物氧化。特点: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经部分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氧化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受氢,并完成氧化磷酸化途径产能反应。

碳酸盐呼吸:是一类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呼吸链末端氢受体的无氧呼吸。根据其还原产物不同分为两类;产甲烷菌产生的甲烷的碳酸盐呼吸,其二是产乙酸菌产生乙酸的碳酸盐呼吸。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1恒浊器: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借光电控制系统控制培养液流速,以达到菌体密度高,生长速率恒定的连续培养器。

2恒化器:通过保持有一种生长限制因子的培养液的流速不变,可使微生物始终处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器。

3同步生长:通过获得同步培养物的手段,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都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4连续培养:指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里以后的整个生长期间,微生物能持续地以比较恒定的生长速率常数进行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的生长过程能“不断”地进行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优点:高效、低耗、利于自控、产品质量稳定。

缺点 ①菌种易于退化;②容易污染;③营养物的利用率低于分批培养。 因此连续时间是有限的 5 石碳酸系数: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碳酸的稀释度之比。P179

1、什么是典型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各期特点如何? 典型生长曲线 :将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其群体就会有规律地生长,定时取样测定细胞含量,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划分的依据:单细胞微生物。

(1)延滞期(停滞期、调整期) 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大;c.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d.合成代谢活

跃;e.对外界不良条件的反应敏感。

(2) 对数期 特点:此时菌体细胞生长的速率常数R最大,分裂快,代时短,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酶系活跃,代谢旺盛,菌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群体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 ⑶稳定期 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菌体产量达到最高;c.活菌数相对稳定;d.细胞开始贮存贮藏物;e.芽孢在这个时期形成;f.有些微生物在此时形成次生代谢产物。

⑷衰亡期 特点:a.细胞形态多样;b.出现细胞自溶现象;c.有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d.芽孢在此时释放。

2、延滞期有何特点?如何缩短延滞期?影响延滞长短的因素。 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大;c.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d.合成代谢活跃;e.对外界不良条件的反应敏感。消除:a. 以对数期的菌体作种子菌 ;b. 适当增大接种量 :一般采用3%~8%的接种量,根据生产上的具体情况而定,最高不超过1/10。c. 培养基的成分:种子培养基尽量接近发酵培养基 。

影响延滞长短的因素:1接种龄 2接种量 3培养基成分。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调整?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自动地改变外界环境的pH,其中发生pH改变有变酸和变碱两种过程,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中往往以变酸占优势,因此,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基的pH会逐渐下降。PH的变化还与培养基的组分尤其是碳氮比有很大关系,碳氮比高的培养基经培养后pH会明显下降;相反,碳氮比低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常会明显上升。 措施:分为“治标”和“治本”两大类,前者指根据表面现象而进行直接、及时、快速但不持久的表面化调节,后者指根据内在机制而采用的间接、缓效但可发挥持久作用的调节。

治标:1)过酸时:加NaOH等碱液中和

2)过碱时:加H2SO4等酸液中和

治本:1)过酸时:加适当氮源:加尿素,NaNO3或蛋白质。提高通气量

2)过碱时:加适当碳源:加糖,乳酸,醋酸,柠檬酸或油脂。 降低通气量4、试述高温灭菌的方法。

1、干热灭菌法(1)原理:干热可使细胞膜破坏、蛋白质变性和原生质干燥,并可使各种细胞成分发生氧化变质。(2)应用范围:1)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150~170℃,1~2hr):金属器械、洗净的玻璃器皿。2)火焰灼烧法:接种环、接种针等。

2、湿热灭菌: 即以100℃以上的加压蒸气进行灭菌。(1)相同温度及相同作用时间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湿热空气穿透力强,能破坏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和稳定性的氢键,能加速其变性。

(2)种类:1)常压法a.巴氏消毒法: 用较低的温度处理牛乳或其他液态食品,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无芽孢病原菌而又不损害营养与风味的消毒方法。a)低温维持法(LTH):要求62.8℃保持30min;b)高温瞬时法(HTST):要求71.7℃维持至少15s;b.煮沸消毒法:a)适用范围:一般用于饮用水的消毒。b)条件:100℃下数分钟。c.间隙灭菌法:又称丁达尔灭菌法或分段灭菌法。a) 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b) 条件:80一100℃下蒸煮15—60分钟,三天。2) 加压法:a.常规加压法a) 适用范围:适合于一切微生物学实验室、医疗保健机构或发酵工厂中对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物料的灭菌。b) 条件:121℃(压力

为lkg/cm2),时间维持15—20分钟,也可采用在较低的温度(115℃,即0.7kg/cm2下维持35分钟的方法。

b.连续加压灭菌法:在发酵行业里也称“连消法”。a) 适用范围:在大规模的发酵工厂中作。培养基灭菌用。主要操作是将培养基在发酵罐外连续不断地进行加热、维持和冷却,然后才进入发酵罐。b) 条件:在135—140℃下处理5一l 5秒钟率的菌体 实验室为主

微生物的抗药性:抗药性主要通过遗传途径产生,如基因突变,遗传重组和质粒转移等。 产生原因:a产生一种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b把药物作用的靶位加以修饰和改变c形成救护途径d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e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外。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名词解释

1互生: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其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2拮抗: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3大肠菌群:指任何可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G-,杆状,无芽孢,兼性厌氧的肠道细菌,典型代表是E.coli。

4 BOD5:即五日生化需氧量。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五日内所消耗的分子氧的 毫克数。

1 简述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五种常见的关系,并各举一例。互生: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其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一种相互关系。

寄生: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摄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

拮抗: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混菌培养: 又称混菌发酵或混合发酵指在发酵工业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互补性质的菌种进行混合培养

我国卫生部门对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为:每ml水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大肠菌群数每升水不超过3个。

举例1.互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为本来在平板上不能生长的嗜血流感菌提供生长因子,后者在其菌苔周围形成卫星菌落。

2. 共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形成根瘤共生体,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气态氮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豆科植物的根的分泌物能刺激根瘤菌的生长,同时还为根瘤菌提供保护和稳定的生长条件。

3.寄生。冬虫夏草是子囊菌寄生于鳞翅目幼虫而形成的。

第九章

1 类毒素:若用0.3%-0.4%的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

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称为类毒素。 2 半抗原:缺乏免疫原性而有免疫反应性的的抗原。

3 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等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具有高活性的,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很小。 4.抗原:抗原是指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抗原一般应同时具备两个特征:a免疫原性b免疫反应性。 外毒素:指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有的属于酶有的属于酶原,有的属于毒蛋白。

内毒素:G-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炎症:是机体对病原体的侵入或其他损失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既是一种病理过程,又是一种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积极的免疫反应。 补体:实为一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体和高等动物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主要成分是B球蛋白。 抗体:是高等动物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有5个特点:a仅有鱼类以上的脊椎动物浆细胞所产生b必须有相应抗原刺激免疫细胞后才能产生c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非共价和可逆的结合d其化学本质是一类具有体液免疫功能的球蛋白e因抗体是蛋白质,故具抗体功能也可作抗原去刺激异种生物产生相应的抗体,即抗抗体。

目前,纯化后的Ig已分五类,其统一名称为IgM,A,D,G,E.

典型的Ig分子是由一长一短两对多肽链对称排列而成的一个Y型分子。近对称轴的一对较长的肽链称为重链或H链,外侧一对较短的肽链称为轻链或L链。 8.用什么方法可获得大肠杆菌(E.coli)的组氨酸缺陷型?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4个环节。

将筛选得到的缺陷型菌株分别涂在不加任何氨基酸的基本培养基和加有组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若前者不长后者长出菌落,即为组氨酸缺陷型。

第七章

1质粒: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

2F因子:又称F质粒或性因子,是大肠杆菌等细菌决定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

3溶源转变:当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宿主获得了除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4Ames实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有效方法。

5光复活作用: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就可出现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此即光复活作用。 6 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有性生殖但比它更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

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其过程是:a菌丝联结b形成异核体c核融合d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 7 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是指通过诱变而产生的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株

1什么叫基因重组?简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主要形式。P223 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称基因重组。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1转化 2转导 3接合 真核:1有性杂交 2准性杂交

2什么叫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实验室中如何从野生型菌株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请设计一个具体的方案。

3简述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和方法P221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4个步骤。

S1 诱变剂处理;紫外线

S2淘汰野生型:1青霉素法 2菌丝过滤法

S3 检出缺陷型:1夹层培养法;先在培养皿的底部到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待凝,添加一层混有经诱变剂处理菌液的基本培养基,其上再浇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经培养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用记号笔一一标在皿底。然后,再向培养皿内到一层含有特定生长因子的基本培养基,长出的形态较小的菌株,多数是营养缺陷型菌株。

2限量补充培养法 3逐个检出法 4影印平板法

S4 鉴定缺陷型:生长谱法:把营养缺陷型细胞制成适当浓度的悬液,取0.1ml与基本培养基混合后,倾注在培养基内,待凝固,表面干燥后,然后再在培养皿表面加上微量待鉴定缺陷型所需的营养物粉末,如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经培养后,若发现此营养物的表面有生长圈产生,就说明此菌就是该营养物的缺陷型突变株。

4简述诱变育种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 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 3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 4选用最适的诱变剂量 5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调效应 6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 7设计高效筛选方案8创造新型筛选方法。 5简述5种生物菌种保藏的方法

1冰箱保藏法 2石蜡油封藏法 3甘油悬液保藏法4冷冻干燥保藏法 5液氮保藏法

6试述从自然界中进行菌种分离筛选的一般步骤 1)采集菌样

2) 富集培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原理,向所采土样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对象生长的条件,使样品中少量的能分解利用该营养物的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