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3 12:32: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店子小学 江秀荣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教材P93-9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法设计:遵循阅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读得很清楚,能读得再响亮一点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读课文。) 2、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生: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读)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生再读。

师:还从哪里读出了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大地震。 生:(读)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今日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3、课件展示图片,学习生字、词。

师:老师这里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 (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这是洛杉矶大地震后拍下的照片。高高的地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漂亮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这个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地瓦砾,束手无策;地震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灾难之后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废墟

师:看完了地震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五个词,谁会读。(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有一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个父亲安顿好自己受伤的妻子之后,就冲到了儿子的学校,从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14个同学。 三、精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 师: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生:他们父子俩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 2、师: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他坚持了很久,我觉得他非常了不起。

生:我觉得这位父亲,他能为儿子付出一切,别人来劝说他,他的回答只是我一定要救出我的儿子。

师:不听别人的劝阻。还有吗?

生:我还从第3自然段看出这位父亲了不起,因为他想起对儿子的承诺,所以他就去兑现他的承诺。

师: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咱们就一个一个地来交流。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

生: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

师: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还有警察,他们都劝了父亲,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生:(读)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消防队长怎么劝? 生:(读)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师:警察怎么劝? 生:(读)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

回家吧。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父亲的三句话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师:而且最后两句话还—— 生:一模一样。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生:第一次他说“谁愿意帮助我?”有点恳求的心情。 师:从第一句话里,你读出了恳求。

生:第二句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我感觉这句话里有急切的感觉。 师:你是怎么体会的?

生:我是从他问消防队长的话中体会出再晚一点,儿子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师:还有谁给他补充补充。

生:他很想救出他的儿子,心情非常急切。

师:你们知道消防队员在大地震之后是负责什么工作的吗? 生:是负责救援工作的。 师:所以,见到消防队长——

生:他见到消防队长,以为是来帮助他救儿子的。

师:他以为儿子有希望了,所以,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那样,他的心情是非常的——

生:急切。

师:还有谁愿意说?

生:还有就是警察的话:“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可父亲的回答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父亲的回答呀,有一点生气。

师:有点生气?快给我们说说。

生:父亲听到警察的话,肯定这样想:“我的儿子还在废墟里,你却让我回家?” “你不是来帮我救儿子的吗?”

师:父亲有点儿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我救儿子。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生:突如其来,伤害巨大的地震。

师:所以那些人都劝父亲离开。这些人劝阻咱们都能理解,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 生:能。

师:谁来说说?

生:父亲的坚持表现了他对自己儿子的爱。

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

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王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生:(读)谁愿意帮助我? 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

于是他急切地问——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你,而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

生:因为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被压在废墟下面,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每个父亲都会这样做。 师:你也不会离开?生:不会。 师:(走到另一生旁边问)你为什么不离开? 生:因为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而且我还曾经答应过儿子,说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他在一起。

师: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 生:承诺。 师:原来是这样。我想问这位父亲(师又问另一学生),你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呢?

生:因为我怕他们不理解我救儿子的急切的心情。

师: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他们能理解。你为什么不去跟大家说清楚?

生:儿子还埋在废墟下,假如我去跟他们说清楚,就会耽误几分钟,儿子就会有生命危险。

师:因为我没有时间,我要争取分分秒秒的时间去—— 生:救儿子。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 生:谁愿意帮助我?

师: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课件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男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有哪些同学都画下了这个句子。

生:因为这句话最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父亲完全是用手来挖的,而且这“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人感到他挖的时间很长,很漫长。 师:你读懂了这个“挖”字,请你读。 生读句子。 师:还有谁对“挖”字特别有感受?

生:父亲当时没有任何工具,而且当时也没有任何人来帮助他,这段描写,一是写出时间很漫长,二是写出父亲的辛苦劳累和坚持不懈。 师:体会很深刻,请你读。生读句子。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在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 生:他可能会掏,会搬。他可能还会挖,会刨。他可能还会扔。

师: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生:这个“挖”字更能体现出父亲的辛苦劳累。

师:一个“挖”字坚持了36个小时,你看出了他的劳累。

生:透过“挖”字,我还看出了父亲是多么真心地想救出他自己的孩子。

生:透过这个“挖”字,我看到这位父亲是用双手来挖的,两个白天,一个晚上,他一直在挖,他一边挖一边想,儿子不会有事,他永远跟儿子在一起。

师:透过“挖”字,你看到了父亲的形象,也体会到了他的内心。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师:他挖了——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 生:这样写,更能体现他挖了很久。 师:体现出时间的漫长。

生:这样写更能表现父亲的坚持。

生:通过这样写,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决心。

师: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 一生读句子,很急促。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促?生:我要读出父亲心里的焦急。 另一生读句子,语速缓慢。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缓慢低沉?)生:因为时间过得那样漫长,父亲那样劳累。

师:都读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了不起。还有谁来? 一生读句子,由慢到快,声调逐渐升高。

师:为什么这样读?生:这样才能读出我对父亲的崇敬。

师:是啊,那是怎样的36个小时呀?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在这30多个小时里,父亲遇到了哪些危险,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挺过来的? 师:睁开眼,谁能说说,你看到父亲遇到了怎样的危险吗? 生:大爆炸、塌方、余震。

师: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生:36小时。

师:让我们读一读他艰难挖掘的时间的进程,他依然坚持挖了—— 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生:是信念。生: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师:正像你所说的,他的心中一直都想着自己曾经对儿子的承诺。哪一句? 生齐读承诺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同学们,正是这句承诺,一句对儿子普通的承诺,此时此刻,已经化作了什么?

生:化作了父亲救儿子的动力。生:化作了父亲寻子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