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9:30: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试讲教案

课题: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能力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3)通过对任意角各个三角函数的求解,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 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

(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

别用他们的集合形式表示出来.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

(1) 探索法

(2) 看中学、做中学、想中学

教学用具: 教具:粉笔、黑板、直尺

学具:草稿纸、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在Rt△ABC中,设A对边为a,B对边为b,C对边为c,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

aba依次为sinA?,cosA?,tanA? .

ccb角推广后,这样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不再适用,我们必须对三角函数重新定义. 二、讲解新课: 1.三角函数定义

在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除了原点)的坐标为

(x,y),它与原点的距离为r(r?|x|2?|y|2?x2?y2?0),那么

1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试讲教案

yy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即sin??;

rrxx(2)比值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即cos??;

rryy(3)比值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即tan??;

xx说明:①α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α的终边没有表明α一定是正角或负角,以及

α的大小,只表明与α的终边相同的角所在的位置;

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三个比值不以点P(x,y)在α的终边 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大小;

(1)比值

③当???2?k?(k?Z)时,α的终边在y轴上,终边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x都等于 y无意义. x0,所以tan??yxy、、、分别是一个确定的实rrx数,所以正弦、余弦、正切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以上三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 2.例题分析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2,?3),求α的三个函数制值。

④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对于确定的值α,比值

解:因为x?2,y??3,所以r?22?(?3)2?13,于是

y?3313x2213;cos???; ????r13r131313y3tan????

x2三、巩固与练习

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a,2a)(a?0),求α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sin??解:因为过点(a,2a)(a?0),所以r?5|a|, x?a,y?2a 当a?0时,sin??y2a2a25; ???r55|a|5acos??xa5; ??r55atan??2.

y2a2a25; ????r55|a|?5a当a?0时,sin?? cos??xa5; ???r?5a5tan??2.

四、小 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五、课后作业:

2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试讲教案

1.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预习下一节课. 2. P15 -1、2

3.补充: a已知点P(3r,-4r)(r?0),在角?的终边上,求sin?、cos?、tan?的值. b已知角?的终边经过P(4,?3),求2sin?+cos?的值.

板书设计: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一、三角函数的定 义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二、例题讲解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本节课讲授三角函数的概念,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掌握.它是后面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我首先给出几个特殊角,让学生观察找特点,再让他们自己总结得出定义.分析定义后给出练习巩固定义.

课后我认真反思,这节课本来内容很简单,却没有让学生很轻松的掌握,将简单问题复杂了,如果这节课让学生自学,再给出题目练习,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错、点拨、补充,可能效果会更好,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轻松,教学方法要灵活,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进.要相信学生的潜在力,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任其思维自由,不要怕出错.讲课要精、要简,还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