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垃圾回收机制是怎样的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9:29: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java垃圾回收机制是怎样的

手动管理内存

在介绍现代版的垃圾回收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地回顾下需要手动地显式分配及释放内存的那些日子。如果你忘了去释放内存,那么这块内存就无法重用了。这块内存被占有了却没被使用。这种场景被称之为内存泄露。

下面是用C写的一个手动管理内存的简单例子: intsend_request() {

size_tn=read_size();

int*elements=malloc(n*sizeof(int)); if(read_elements(n,elements)

{//elementsnotfreed!return-1;}//…free(elements) return0;}

可以看到,你很容易就会忘了释放内存。内存泄露曾经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你只能通过不断地修复自己的代码来与它们进行抗争。因此,需要有一种更优雅的方式动释放无用内存,以便减少人为错误的可能性。这种自动化过程又被称为垃圾回收(简称GC)。 智能指针

自动垃圾回收早期的一种实现便是引用计数。你知晓每一个对象被引用了几次,当计数器归0的时候,这个对象就可以被安全地回收掉了。C++的共享指针就是一个非常着名的例子:

11intsend_request(){size_tn=read_size();stared_ptrelements=make_shared();if(read_elements(n,elements)

我们使用的sharedptr会记录这个对象被引用的次数。如果你将它传递给别人则计数加一,当它离开了作用域后便会减一。一旦这个计数为0,sharedptr会自动地删除底层对应的vector。当然这只是个示例,因为也有读者指出来了,这个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但作为演示是足够了。 自动内存管理

在上面的C++代码中,我们还得显式地声明我们需要使用内存管理。那如果所有的对象都采用这个机制会怎样呢?那简直就太方便了,这样开发人员便无需考虑清理内存的事情了。运行时会自动知晓哪些内存不再使用了,然后释放掉它。也就是说,它自动地回收了这些垃圾。第一代的垃圾回收器是1959年Lisp引入的,这项技术迄今为止一直在不断演进。 引用计数

刚才我们用C++的共享指针所演示的想法可以应用到所有的对象上来。许多语言比如说Perl,Python以及PHP,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这个通过一张图可以很容易说明:

绿色的云代表的是程序中仍在使用的对象。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有点像是正在执行的某个方法里面的局部变量,亦或是静态变量之

类的。不同编程语言的情况可能会不一样,因此这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蓝色的圆圈代表的是内存中的对象,可以看到有多少对象引用了它们。灰色圆圈的对象是已经没有任何人引用的了。因此,它们属于垃圾对象,可以被垃圾回收器清理掉。

看起来还不错对吧?没错,不过这里存在着一个重大的缺陷。很容易会出现一些孤立的环,它们中的对象都不在任何域内,但彼此却互相引用导致引用数不为0。下面便是一个例子:

看到了吧,红色部分其实就是应用程序不再使用的垃圾对象。由于引用计数的缺陷,因此会存在内存泄露。

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说使用特殊的“弱”引用,或者使用一个特殊的算法回收循环引用。之前提到的Perl,Python以及PHP等语言,都是使用类似的方法来回收循环引用的,不过这已经超出本文讲述的范围了。我们准备详细介绍下JVM所采用的方法。 标记删除

首先,JVM对于对象可达性的定义要明确一些。它可不像前面那样用绿色的云便含煳了事的,而是有着非常明确及具体的垃圾回收根对象(GarbageCollectionRoots)的定义: 局部变量 活动线程 静态字段 JNI引用